千字文的创作主旨是识字,但由于周兴嗣文采卓越,将毫无关联的文字编成了精妙绝伦的文章。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用被指定的无一重复的一千个单字,条理贯通、叙事有序地吟咏了关于天文、博物、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包罗万象的诸方面知识,且结构严简,文采飞扬,对仗工整,协韵流畅,令人叹服称绝。其既可识字、学书、习文,又可增广见...
后汉书是南北朝时期偏安江南的宋朝官员、著名史学家范晔撰写的东汉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至汉献帝近两百年的历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合称前四史。后汉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纪传中的诸多篇目都可当作文学佳作来欣赏。因为范晔善为文章,又有丰富的资料供他参考,所以整部后汉书既有恢宏的气势,又极其精美深邃,使记录东汉历史的其他各种史...
小儿语和续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撰写的两部蒙学著作。据吕得胜在小儿语序中所言,由于不满当时民间流传的童谣浅薄粗俗、缺乏教益,他采用民间通俗的语言形式撰写了新童谣,也就是小儿语一书,他把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培养道德的训诫写入其中,希望借此达到欢呼戏笑之间,莫非理义身心之学的教育目的。吕得胜完成小儿语之后,意犹未尽,希...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战国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一部谋略学著作,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荀子成就人文统类之道,包括:天与人的关系、性善与性恶的关系、心与道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圣王之道、为学之道、政制之道、富国之道、君臣之道、强国之道、礼乐之道。
菜根谭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是一部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是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女孝经模仿孝经,也为十八章。书中讲述了后妃、夫人、邦君妻和庶人妻应该如何行孝。又对女子应该如何侍奉公婆、治理家庭、修养德行、劝谏丈夫、教导子女作了详细的说明。
幼学琼林,又名幼学故事琼林,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程登吉字允升,是西昌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弟子规将诵读经典与习字、治学、修身融于一体,教导人们勤学诵读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待人处事的道理与具体方法。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
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仅从字面即可理解意思,如后来居上、小题大做;而有些却必须知道来源才能明白,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中药不仅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它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中药养生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中药养生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
《素书》原文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是一本类似语录体的书,相传是秦朝末年著名的隐士黄石公所著。《素书》语言高度凝练,内涵极其丰富,对人世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体会深刻;对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学会为人处世、理家经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总结出一整套法则和经验。
《搜神记》主要内容是记载鬼神怪魅,为晋朝人干宝所著,作者著此书的主旨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该书 是较早集中记述神话传说、俗闻逸事的专书,共搜集故事四百多篇。书中故事大都源于神话传说、宗教演绎和民间传闻,虽然虚妄荒诞,却也各有理寓。讲忠孝节义的,反映儒家观点;讲神仙术数的,植根道教思想;表现因果报应的,源于佛学宗旨;劝善惩恶则是...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
《左传》全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中华古籍中辉炳千秋的重要文献。《左传》起于隐公元年,止于哀公二十七年,有无经之传十一年。它详细地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生平行事,它不仅是一部经书,又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为纪昀晚年所作,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全书共二十四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阅微草堂笔记》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l...
《今古奇观》是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出来的一部话本选集,总共四十篇。作品从各个角度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本书中的故事、小说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既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变迁,也有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 既有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也有生动细腻的云雨之情;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该书是...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科举制度。小说一方面描写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讽刺那些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当时腐坏的社会风气,一方面塑造了很多不慕功名、追求自由、坚持自我的真名士,并在这些人身上寄予了自己的社...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上至风雨雷电,下至芸芸众生,包罗万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对太阳、天象的不断观察,开创出了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变得科学和丰富,到距今两千多年的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 为明代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
尚书 又叫作《书经》,为五经之一,相传为孔子所删定。《尚书》五十六篇,可以说篇篇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文体有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每一种的含义都不一样。《尚书》的内容,虽然大多是君臣之间的言论、对话以及训诰和誓命等。但其中的内容,饱含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智慧。不仅为君为臣需要熟读《尚书》,一般人读这部书,也能学到很多修身...
清代道光年间,随着小说《红楼梦》的风靡,无数文人墨客跟风附合,有人为之续作,有人为之翻案,还有人偷梁换柱、改头换面、东施效颦。一时间各种楼、各种梦的著述纷纷出笼。虽然大多是各逞智巧不堪入目之作,但其中也有些虽然成就不及《红楼梦》,但也算是自成一家、别有意韵的仿作。《青楼梦》即是此类代表作之一。《青楼梦》又名《绮红小...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风俗、民情、医学、农事等多方面的知识。在中国古代多年的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中,流传着许多妙趣横生、富于哲理、充满智慧、意味深长的对联和对联故事。
书名取自《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却专记鬼怪异闻,风格诙谐幽默,常带讽刺意味。例如《鬼怕冷淡》讲述了一个因主人态度冷淡而退散的鬼故事,暗含对人情世故的调侃;书中还记录了不少民间偏方、奇人异事,具有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
《杨家将演义》描写了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等杨府五代人前仆后继、勇赴国难的故事,从宋太祖开国一直写到宋神宗,时间跨度超过百年。小说渲染了杨门虎将征服辽与西夏、平定侬智高叛乱的赫赫战功,成功塑造了杨令公、杨六郎等驰骋疆场、赤心报国的英雄人物,一些次要人物,如焦赞的一味粗鲁与孟良的粗中有细,也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说还通过朝...
《岳飞传》是清代著名的通俗演义小说,小说讲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传奇悲壮的一生。通过描述岳飞少年时的苦读学艺、剿灭群盗时的恩威并施和抗金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再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歌颂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