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1〕。〔一〕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2〕;凌年长,昶兄事之。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3〕,迁中庶子〔4〕。
文帝践阼,徒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5〕。时都畿树木成林〔6〕;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迁兖州刺史。
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7〕,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厘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8〕,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9〕。〔二〕青龙中奏之。
【注释】
〔1〕晋阳:县名。县治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2〕王凌(?—公元251):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传见本书卷二十八。
〔3〕太子文学:官名。是魏王太子曹丕的文学侍从。
〔4〕中庶子:官名。是太子的侍从长官。
〔5〕洛阳典农:官名。管理洛阳境内的屯田区。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
〔6〕都畿(jī):京都地区。
〔7〕扬烈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8〕厘改:修改。
〔9〕奇正:古代军事术语。其含义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变化。通常把按一般原则实施正面攻击叫做正,把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迂回、侧击、伏击等特殊作战手段叫做奇。
【裴注】
〔一〕按《王氏谱》:“昶伯父柔,字叔优;父泽,字季道。”
《郭林宗传》曰:“叔优、季道幼少之时,闻林宗有知人之鉴,共往候之;请问才行所宜,以自处业。林宗笑曰:‘卿二人,皆二千石才也。虽然,叔优当以仕宦显,季道宜以经术进;若违才易务,亦不至也。’叔优等从其言。叔优,至北中郎将;季道,代郡太守。”
〔二〕《孙子兵法》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奇正还相生,若循环之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