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年春二月〔1〕,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2〕。遣将军陈曶〔一〕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3〕;尚书令李严为副。
夏四月癸巳〔4〕,先主殂于永安宫〔5〕。时年六十三。〔二〕
亮上言于后主曰:“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6〕,覆焘无疆〔7〕;昊天不吊〔8〕,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9〕。臣妾号啕〔10〕,若丧考妣〔11〕。乃顾遗诏,事惟(大)〔太〕宗〔12〕,动容损益〔13〕:‘百僚发哀〔14〕,满三日除服〔15〕,到葬期复如礼〔16〕;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17〕。”
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18〕,谥曰昭烈皇帝〔19〕。
秋八月,葬惠陵〔20〕。〔三〕
【注释】
〔1〕三年:章武三年(公元 223)。
〔2〕临邛(qióng):县名。县治在今四川邛崃市。
〔3〕托孤:托付儿子。
〔4〕癸巳: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四月己未朔,无癸巳。二十四日为壬午,前一天是辛巳,后一天是癸未。此处史文疑有误。
〔5〕殂(cú):死亡。古代天子死叫崩,又叫殂。崩和殂只是字面不同,并无等级差别,所以诸葛亮《出师表》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措辞。陈寿《三国志》中,对曹魏皇帝死用“崩”,对孙吴皇帝死用“薨”,对刘备死用“殂”。薨是指诸侯死亡,比崩、殂低一等。陈寿以曹魏为正统,但在死亡的措辞上又优待刘备暗尊蜀汉,具有微妙意味。永安宫:刘备所修的行宫。故址在今重庆市原奉节县城区师范学校院内。曾有宫殿台基、碑刻遗存。现已被三峡库水淹没。
〔6〕大行:一去不复返。古代用来指刚刚死亡的皇帝。
〔7〕覆焘:覆盖。
〔8〕昊(hào)天:上天。不吊:不好。含有埋怨上天的意思。
〔9〕奄忽:忽然。升遐:升天。专指皇帝死亡。
〔10〕臣妾:臣僚。
〔11〕考妣(bǐ):父母。
〔12〕事惟太宗:丧事想按照太宗皇帝的榜样办理。太宗是西汉文帝刘恒的庙号。他临死前下达指示:丧事从简,天下官员百姓只需服丧三天,详见《史记》卷十《孝文本纪》。
〔13〕动容损益:动容与损益同义,意为作适当的变革。这里指对古代要为君主服丧三年的礼制加以改动。事实上,在三国对峙战争不断的时期,魏、吴两国和蜀国一样,都对服丧三年的礼制有改动,曹操临死前规定遗体入葬后即结束服丧,孙策死后孙权也只作短暂祭奠,分见本书卷一《武帝纪》、卷四十七《吴主传》。
〔14〕发哀:哭祭。
〔15〕除服:脱掉丧服。指恢复正常活动。
〔16〕复如礼:指再穿一次丧服参加葬礼。
〔17〕宣下:向下面宣告。
〔18〕梓宫:灵柩。天子的灵柩称梓宫。
〔19〕昭烈:光大汉朝基业的意思。汉魏时皇帝死后享有庙号、谥号。刘备是蜀汉王朝的创立者,谥号定为“昭烈”,却没有庙号。刘备未能享有庙号的原因,应是在他去世之时尚未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0〕惠陵:在今四川成都市城南武侯祠博物馆内。成都武侯祠,是由刘备惠陵的陵园(包括陵墓和祠庙)演变而来,现今依然有静谧肃穆的陵园和高大墓冢留存。东侧的刘备殿、孔明殿等建筑和蜀汉君臣塑像群,建于明清时期,是非常罕见独特的君臣合祭型神庙建筑。以上惠陵、建筑和塑像群,构成完美的整体,是三国名胜古迹中最先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者,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有“三国文化圣地”的美誉。
【裴注】
〔一〕曶,音笏。
〔二〕《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三〕葛洪《神仙传》曰:“仙人李意其,蜀人也。传世见之,云是汉文帝时人。先主欲伐吴,遣人迎意其。意其到,先主礼敬之。问以吉凶,意其不答而求纸笔;画作兵马、器仗数十纸,已,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先主大不喜。而自出军征吴,大败,还,忿耻发病死;众人乃知其意:其画作大人而埋之者,即是言先主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