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1〕。〔一〕五月,立皇后吴氏〔2〕,子禅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为鲁王〔3〕,理为梁王〔4〕。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5〕;军次秭归,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6〕。
二年春正月〔7〕,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8〕。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二〕驻营〔9〕。自佷山〔三〕通武陵〔10〕,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11〕,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
夏六月,黄气现自秭归十余里中,广数十丈。后十余日,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犹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12〕。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13〕。改鱼复县曰“永安”。
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14〕,屯驻南山〔15〕。秋八月,收兵还巫。司徒许靖卒。
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16〕。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17〕。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18〕,举兵拒守。
【注释】
〔1〕祫(xiá)祭:在宗庙中合祭祖先。曹丕称帝,年号定为“黄初”;孙权称王,年号定为“黄武”,称帝之后又改“黄龙”。魏、吴二国的初定年号均含有一个“黄”字,是要显示王朝的除旧布新,这与汉代流行的“五德终始”理论密切相关。刘备则不然,他要攻取中原兴复汉室,必须凭借武功,年号定为“章武”,即彰显武功之义。
〔2〕吴氏(?—公元 245):传见本书卷三十四。
〔3〕永:即刘永。
〔4〕理:即刘理。刘永异母弟。二人传见本书卷三十四。
〔5〕吴班、冯习(?—公元222):二人事见本书卷四十五《杨戏传》载杨戏《季汉辅臣赞》。
〔6〕五溪:指沅水的五条支流。即雄溪、{溪、辰溪、酉溪、无溪。在今湘西地区。当时是武陵蛮族聚居地。武陵蛮族属于盘弧蛮的一支,东汉时力量强盛,是现今湘西苗、瑶等族先民的一部分。
〔7〕二年:章武二年(公元 222)。
〔8〕夹江东西岸:长江过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南)后,几乎是从正北流向正南,所以说是东西岸。
〔9〕夷道:县名。在今湖北宜都市。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猇亭镇。是决定蜀吴二国最终边界线的著名古战场。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构成确定三国鼎立版图基本格局的三大战役。据笔者实地考察,猇亭三面环山,只有西面俯临长江,易守难攻。而且长江从三峡进入江汉平原之后,沿线大多是坡度平缓的泥沙江岸,而猇亭所在的近两公里江岸,却是非常坚硬和陡峻的岩壁,编队的水军船只难以停靠,即使停靠大部队官兵也很难迅速登岸。因此,刘备的从三峡开始一直能够彼此紧密呼应的水军和陆军,在此便被分割,使其岸上的陆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陆逊长期镇守长江一线,对沿岸地形非常熟悉。他之所以从三峡一直退到这里才大举进攻蜀军,是他敢于决断和善于用兵的结果。
〔10〕佷(héng)山:县名。县治在今湖北长阳县西南。
〔11〕马良(?—公元 222):传见本书卷三十九。
〔12〕张南(?一公元 222):事见本书卷四十五《杨戏传》载杨戏《季汉辅臣赞》。
〔13〕鱼复:县名。县治在今重庆市原奉节县东。
〔14〕踵蹑:追随。
〔15〕南山:山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东南。
〔16〕营:营建。南北郊:即南郊、北郊。南郊是祭天的圆坛,在冬至日祭,建在京城南郊。北郊是祭地的方池,在夏至日祭,建在京城北郊。
〔17〕遣使请和:这是掩饰性说法。实际是刘备先主动求和,见拙文《夷陵之战后蜀吴议和史事考》,载《四川大学学报》1989 年第 4 期。
〔18〕汉嘉:郡名。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不豫:天子病重的代称。
【裴注】
〔一〕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官,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二〕猇,许交反。
〔三〕佷,音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