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千字文》的创作主旨是识字,但由于周兴嗣文采卓越,将毫无关联的文字编成了精妙绝伦的文章,它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用被指定的无一重复的一千个单字,条理贯通、叙事有序地吟咏了关于天文、博物、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包罗万象的诸方面知识,且结构严简,文采飞扬,对仗工整,协韵流畅,令人叹服称绝。其既可识字、学书、习文,又可增广见闻,兼能启蒙儒家伦理思想,成为我国历史上综合性蒙学读物的开山之作。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gài shēn cháng
gōng wéi yǎng gǎn huǐ shāng
【分段注释】
 
盖:句首语气词、发语词,无实际意义。
身发:身体发肤。
四大: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指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中的概念,经由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认为这四种元素构成万物。四大也用来代指身体。第二种则是道教的概念,意为道、天、地、王(一说为人),此说法出自老子。此处取前一种说法。
五常:这里的五常有多种解释。第一种,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第二种,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第三种,仁、义、礼、智、信;第四种,金、木、水、火、土。
 
恭惟鞠养:恭敬地念想父母的养育之恩。鞠,抚养,抚育。《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岂敢毁伤:不敢毁伤。《礼记·祭义》:“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翻译】
 
人的身体发肤和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天地伦常。
诚敬地想着父母的生养抚育之恩,哪里还敢随便地就把自己的身体损坏。
 
【解读】
 
中国人极重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孝”在中华传统美德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经典《诗经·小雅·蓼莪》中有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说,父母生我养我,抚爱我,教育我,拉扯我长大,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进出都抱着我,想要报答他们的恩情,可是那恩情像天一样大,如何报得。
 
正因为父母之恩无以为报,为人子女者才应该倍加孝顺,不要做出忤逆之举,这里所说的“忤逆之举”不仅是指直接伤害父母的行为,也是指用自己当做筹码威胁父母的行为。
 
子女应当明白,在绝大多数父母心中,孩子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们视子女的生命远远重于自己的生命。因此,子女轻视或是不善待自己,就等于伤害和践踏父母的感情,其后果难以预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关于“孝文化”的一个经典论断,不断地被后世反复强调解读,认为最大的不孝就是没有后嗣,其实这是一种误读。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后面还有下文:“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说不孝的事情有三件,其中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娶了尧的女儿娥皇和女英,这就是不守后代之责。不过在君子看来,没有告知和告知了是一样的。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谛听 评论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四大五常”的解说还可以再透彻、详细些。“四大”最有可能就是佛教中说的地、水、火、风,原因在于梁武帝在位、在世之际机器笃信佛教,曾三次出家并明示暗示大臣们用巨额的金钱为其赎身,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布施,但其目的可能是自私的,为了赎罪或往生极乐。而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事件,虽涉及梁武帝,但其实应是其薨后的皇帝所为。内地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层拜访梁武帝,从《指月录》等经书史籍来看,虽然过程可能不太愉快,但可从侧面验证武帝之虔。所以,作为一名重要的大臣,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不可能不估计老板的喜好。所以以佛教的“地水火风”来指代身体发肤之物质之躯。“四大”的特性对应着“坚、湿、暖、动”四种特性,并不是简单对应土地、水、火焰、风这四种物质,类似于中医说的“脾虚”中的禆,并非西医的脾脏,而是指上半段的消化系统,甚至包含了其中的神经和激素系统的统称。 阿章 评论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多朗读多朗读就能记住啦 匿名游客 评论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过一会儿就忘。 匿名游客 评论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太难了。 匿名游客 评论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千字文》怎么背?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