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原文】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①,孔子对曰:“俎豆之事②,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①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②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此处译为礼仪之事。
 
【翻译】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解读】
 
以礼治国,反对战争

卫灵公问孔子关于领兵打仗的问题,孔子含蓄地说他不懂。我们知道,孔子的学识博大精深,并多次谈及兵事,并非真的不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孔子是反对战争,提倡以礼治国的。所谓“俎豆之事”指的是古代祭祀,这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制。孔子正是借“祭祀之事”说明治理国家要以礼为主,要用礼为百姓建立起可遵守的规范,并依此规范行事,这是正途。不要总想着发动侵略战争,发动战争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会给战争双方带来巨大损失。能和平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采用武力手段,不要轻易发动战争,战争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还有可能是问题扩大化。
 
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在现代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礼”虽然不存在了,但是,与“礼”性质相同的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就具有了“以礼治国”味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规章制度都作为一种规范,约束与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它们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工具。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社会秩序必然陷入混乱。从根本上说,不管是规章、制度,还是条例、守则,规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内部关系,一个是外部关系。内部关系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上的关系,即你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一个是非工作关系,即你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你如何对待上级,如何对待下级,如何对待地位相当的同事,如何对待与自己有合作关系的另一方;在个人交往中,如何对待朋友……这些都是有着一套规则的,这套规则就相当于古代的“礼”,你不按规则去做,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简单说来,孔子所提出的“以礼治国”就是要通过规章、制度使人们各得其所,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礼”在各种组织中都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仅国家需要规章制度维持秩序,企业也需要规章制度促进经营稳步发展。就企业而言,有多种多样的制度,比如管理制度、人事规章、岗位要求等,正是这些规章制度起到了维护员工的基本利益,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指导的作用,让员工的一举一动都有所凭借,降低错误行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至于“反对战争”,这是古往今来统治者们都明白的道理。老子就说过“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在哪里驻扎,哪里就会荆棘丛生;大规模的战争之后,一定会爆发瘟疫。战争于民生不利,于统治政权的稳定也不利,它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会使国库亏空,国力削弱。在一场战争中,不管是胜者还是输家,都会遭受惨重的损失,因而早在几千年前,这些圣人们就提出了“反对战争”的思想观点。在企业之间,“战争”就表现为“竞争”的形式,其中的良性竞争还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但是“恶性竞争”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是应该避免发生的。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只要能够坚持孔子提出的“以礼治国,反对战争”的原则,就能引来永续发展。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道纪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之所以不答复卫灵公关于用兵布阵的问题,或许是因为不合时宜,如果此时适逢外地入侵,想必夫子会有问必答的。孔子是不崇尚武力的, 但也每每谈及武力,譬如“以不教民战 是谓弃之”,譬如 陈成子弑简工,孔子请求国君去用兵讨伐。 鸿冀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不是反对战争,而是要因时而为。孔子三次适卫,其中第二次去,就是主张让卫灵公伐蒲。但情形不同啊,情形不同,策略就不同。如果一个人生病,不同的病要有不同的药来治。孔子第一次适卫,卫灵公给钱不给权,当吉祥物,孔子走了;第二次,卫灵公出城相迎,聊了伐蒲的事,孔子力挺,但是卫灵公没有听,也没有重用孔子,即重而不用。也可能这会卫灵公年龄已经很大了,只有守成而无进取之心。孔子无耐又走了。第三次,就是这次。此时卫国的病症在内患。应重治国之道,而非伐兵之道。《史记·孔子世家》还记载了,此事之后第二天,卫灵公又去找孔子聊。孔子侃侃而谈治国之道,卫灵公心不在焉,看天上飞过的大雁。孔子心灰意冷,彻底死心,走了 淡淡幽悠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为什么呢?我想,这应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再回顾历史上的战乱与纷争年代,事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那种环境下“以礼治国”是行不通的。但在强大的大一统时期,强悍的君主如果没有实行必要的“以礼治国”,则会很快就灭亡了。所以我个人认为,“以礼治国”是需要条件的,而且即便条件允许,它也不应成为一种单纯的治国方式,治国是复杂的,相对应的,手段和方式亦应是综合的。 5000言202787626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终于找到这里了 阿菠萝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重文但不要轻武。要在重武中重文,然后文武双全、内外兼修、文质彬彬、下学而上达。 枫叶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讲要做到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生命跟仁义比起来,仁义更重要。为什么?生命这一期结束了,还有下一期,生生世世,无量无边。可是你这个义理之身,你的法身慧命,却是非常的要紧。如果改节了,造恶、做小人,这是堕落。这个命能不能延?也是不能延,该死还得死,那何必要做小人!所以孔老夫子真的他乐天知命,乐天知命是什么意思?就是明信因果。所以永远都是欢喜接受一切考验,而在考验当中还是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是真君子。 偷瓜的土儿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一件事情从能不能做,真正的知己知彼,不为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忧虑。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这句话生动呈现了什么叫话不投机半句多,交谈双方各有所求,一开腔就南辕北辙,难以求同存异。一把手关心的事里藏着一个组织的气质和运势,卫灵公权力稳定,贤臣能人各归其位,美女美酒好不快活,并没有迫在眉睫的难处,跟夫子谈话只不过是为了博个尚贤的名声。夫子主动从鲁国大夫的位置退下来,到卫国求的是施展理想的平台,而且夫子强调一以贯之,不愿意降志辱身,不愿意将就凑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谈话不会有好的结果。我记得书里说曾国藩第一次见慈溪太后的时候,准备了民生、民安、节流、开源等诸多问对材料,结果慈溪太后开口就问能否再练一批新兵,让曾国藩心灰意冷。子贡问政的时候,夫子说,民信之第一,足食第二,足兵排最后,卫灵公舍本逐末,既无须臾之患,那就是格局低下。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经常面试找工作,那个时候背井离乡,一日三餐无着,面试的时候完全没有立场,曲意逢迎,但求录用,现在想起来莞尔好笑。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小编的解读,把大家伙带偏嘞,我认为这句不是讲反对战争,而是不能首先谈战争,军争本为手段,不是目的,不得已而为之 君子莲—茗钧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夫子是以仁礼治国。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问孔子行军打仗,孔子不会说。子由问过孔子行军打仗选人,孔子说过:暴虎冯河,死而无怨者,吾不与;必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其实上一篇孔子就说过卫灵公无道,但是卫灵公知人善任,能使国家暂时不出问题。当孔子得知卫灵公要行军打仗只是,孔子第二天就走了,这也符合之前说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邦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多么想念太想念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看来这一篇赞同孔子的不是很多 何妨隐去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真的懂带兵打仗,排兵布阵么?这里难道不是字面上实事求是说的? 卍吉祥庄严智慧果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满清之辱,百年仇恨。国不强兵,坐等挨揍。礼对礼,兵对兵。国家只有强兵才有资格谈判。否则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新冠疫情各国还想中国赔款,如果不是国家强大,历史重演,噩梦连连。跟禽兽说什么人话,礼是对文明人的。野人必须提防。 圣保罗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是,强国必先强兵,非用兵也,乃护国也。 2041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卫国当时靖内为急,盖逆知其内乱将作,故为此言导之。正是夫子救时手段,欲使灵公深思而自悟之耳。卫国当时南子专权,太子出走,夫妇父子之间不讲理让,家不家,国将不国。 希子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卫灵公没有识人之能,孔子觉得无望,所以果断离开。人常常处在已经心知肚明却拖泥带水,最后也难逃命运。 -最强摸鱼-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这个问题很符合卫灵公擅长军事的特点 队长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弱国无外交,军事是立国之本,只有自己强大了,周围的国家才不敢轻易侵犯你。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乱世法家,盛世儒家。 匿名游客 评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未息刀戈,如何俎豆,卫国弱小,強兵固防,乃是要事,比及强悍,盛谈礼仪,方为上策;弱武兴文,是乞者奢室,病痨登峰,何其谬矣!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