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原文】
 
14.21 陈成子弑简公①。孔子沐浴而朝②,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①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弑(shì):下杀上为弑。简公:齐简公,名壬。

②孔子沐浴而朝:沐浴'洗头洗澡,这里指斋戒。当时孔子已告老还家,他认为臣弑其君是大逆不道,非讨不可,故有此举。

②夫(fú):指示代词,那。三子.指孟孙、季孙、叔孙三家大夫。由于他们势力强大,主宰着鲁国的政治,故哀公不敢自王。
 
【翻译】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戎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人报告’。”

孔子到季孙、叔孙、孟孙三人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解读】
 
坚守最根本的原则

“陈成子弑简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当时齐国的权臣陈恒把自己的国君给杀掉了。孔子把礼制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对这种以下犯上、残忍僭越的行为异常愤慨。所以在听到这件事后,还是前去求见鲁哀公,请他出兵讨伐陈恒,以匡正义。但是当时鲁哀公也是有名无实,所有权力都掌握在三桓手中,就让他去找这几位大夫。孔子又去请三桓发兵,结果被他们拒绝了。孔子很无奈,只好自我安慰,表示自己对这件事尽心了。
 
孔子的“请讨”,固然是为了尊君、正名,维护君臣大义,但他更具体的目的一是警醒鲁哀公,一是警醒季氏三家。他想通过此事提醒鲁哀公,如果任由季氏势力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三桓也会像陈成子一样做出以下犯上的事情来。向季氏三家的报告,意在提醒季氏,你们身为臣子却不守臣礼,如果一意孤行,那么将来也会落得被诸国讨伐的下场。但可悲的是,他的意愿并未受到重视,他的警醒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虽然如此,孔子这种对最根本的原则的坚守,仍有着重要价值。他提醒我们,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社会上都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是不可违背的,必须坚守。就当时来说,君臣之道就是不能违背的根本性原则。如果这个原则丧失,国将不国,一切都将陷入可怕的混乱。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执着地请求讨伐陈成子。
 
古往今来,坚守原则的人总是能够得到众人尊敬的,不管他们最后能否获得成功。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为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对方,他们都从宫中逃出来。当时,西方的周文王广招天下贤士,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听说后,便前往投奔。可是,还没等他们到达,周文王就死了。文王死后,继位的武王扩充兵力,用车装着周文王的灵牌东进伐纣。伯夷、叔齐听闻,拦马劝谏,说:“父死不葬,乃动干戈,可谓孝吗?以臣弑君,可谓仁吗?”武王身边的随从听到二人指责武王,拔剑想杀掉他们。姜太公说:“此乃义人。”就让手下扶持二人离去。武王灭商以后,天下归周,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以臣犯君可耻,就立志不食周朝的粮食,到首阳山隐居起来,采薇为食,维持生存。一位妇人看到他们采薇为食后说,这薇菜也是在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二人听罢,决定绝食等死。临死之际,他们还作了一支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虽然饥寒寂寞,却依然操守不改,这一佳话千古流传。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多半是先进替代落后,因此,很多人对伯夷、叔齐二人的坚守不理解。其实,二人坚守的并不是落后的商王朝,而是一种根本原则。他们的做法,和孔子所坚守的如出一辙。毋庸置疑,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必须要坚守最根本的原则。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基本原则不能丢掉。如果丢了这个根本原则,就会导致个人的失败或者组织的失败。在现代社会,人们受到的干扰和诱惑越来越多,就更需要有坚守原则的精神。否则,一旦放弃原则,就没有了约束自己的准绳,如果人人如此,整个社会都将陷入混乱之中。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鸿冀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忠我所心,尽我所为,而问心无愧。有多少人能懂,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123456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有点感动。邻居家的狗把它的主人咬了,夫子作为本家曾经的管家回来劝说:咱家里的狗也有可能咬你。。。你说这个家里的狗怎么想?它不得先咬这个“多嘴”的人吗?所以,我感觉夫子的“沐浴而归”“不敢不告”貌似都已经做好赴死的准备了。 5000言892696650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先不说夫子的用意,就说这件事本身该不该做?为别人的气数已尽而死伤自己国家的人实在说不过去,所以孔子这逆天的做法并未能行得通,这都是上天的安排。 阿菠萝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迂也。无论可否,告之即完事?告之即心安而理得?为道可以简单化,干事必须求周全,所谓临事而惧、好谋以成也。 老高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孔子是借题发挥,想借助陈成子弑君的事件给鲁哀公提个醒儿,“如果此种风气大涨,您也一样不安全。”除此之外别无意义,他左右不了鲁哀公,也动员不了夫三子,假设他能在鲁国呼风唤雨,把军队拉出去打齐国,能打得赢吗?打赢打不赢都是劳民伤财的事。所以孔子此行没有任何意义。 轶想天开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1、面对不义,绝不沉默,敢于发声。2、貌似没有什么作用,但正如“速达软件”所说,会对君王、大夫和百姓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放到一百年前,陈独秀李大钊不就是这样吗?放到当下,路见不平,不说打抱不平,也要“一声吼”;发现贪污,敢于举报……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夫子守死善道,知其不可而为之,尽人事听天命;但口诛笔伐,寓褒贬别善恶。齐鲁力量悬殊,鲁伐齐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陈恒早有准备,尽归鲁国卫国的侵地,西与晋国的韩魏赵氏订立了盟约,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但秩序就是秩序,身为从大夫,不阐明立场就是渎职,先依礼告诉哀公,哀公明示“告夫三子”,然后“之三子告”,夫子心里明白得很,鲁不可能讨逆,鲁没有力量讨逆,尽管如此,不敢不告也。夫子现实之中不能守善道正纲纪,就记录到历史中,让不臣叛逆遗臭万年。弑本身就有巨大的贬义,称陈恒,不称田恒(田成子是死后才有的谥号),也有巨大的贬义,讨伐之意皦然。生活工作中,这种事情常有发生,有些人干的有些事,就是不地道,但你不能拿他怎么样,能说就说一下,说一遍就行了,不给说也没办法,人家坚持要干,就干吧,只要不越雷池不破底线就行。 君子莲—茗钧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此时,孔子已经看出来了,鲁国已经被季孙,仲孙,孟孙所统治了。孔子也是在提醒哀公吧。 君子莲—茗钧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名正,言顺,事成。 溪碎的心情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有效无效,责任尽到! 匿名游客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坚守根本原则,不动摇! 圣保罗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精神可取,原则不可取。邦有道则辅,邦无道则伐。 匿名游客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品质体现 队长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自古愚忠不可取,君王有道也辅助,无道就换君主,或者改朝换代。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陈成子一般指田常。田恒,即田成子,因其家族出自陈国,也称为陈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前485年承袭父亲田乞之位,而后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庄子《南华经.胠箧》记载田成子盗齐国之事,指他为诸侯大盗,被称为“田成子取齐”。也是后世常引用之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由来。 贤王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国内尚且朝纲昏乱,君不君,臣不臣,三分四裂,勾心斗角,还去管人家齐国国事,孔子实在不明智。假设鲁王一意孤行替齐勤王灭贼会怎样?即使助齐成功又怎样?当他凯旋鸣礼之时,便是鲁国国内三姓分鲁,然后合力戳君之时,岂不哀哉? 繁华深呼吸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只要坚持大原则:人道,就行了,原则坚持过了就是偏执,中庸不就是这样吗?商纣残暴无道,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商纣王继续惨无人道的害百姓,这不是自私了吗 LillianSuen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孔夫子无论何时绝不违背君臣之礼 LillianSuen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孔夫子无论何时绝不违背君臣之礼 惜缘 评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放屁!一派胡言!革命就是暴动!革命对于先进与落后双方都是痛苦的,甚至要流血牺牲!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