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原文】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②?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①盍(hé)彻乎:盍,何不。彻,西周时流行于诸侯国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②孰与:与谁,同谁。
 
【翻译】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家备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去实行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用度怎么会足呢?”
 
【解读】
 
关心民众疾苦

在这里,有若阐述了“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提出身为统治者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认为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才可能得到满足。这是孔子“仁政”思想的一个侧面。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现代仍旧有其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没有封建社会的君民关系,但有着与之相似的关系,比如商业组织和企业。一个企业之所以诞生,是因为人类想创造更多的物质价值、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所以,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要通过赢利实现利益;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说,他要通过付出劳动、智慧换取报酬。一个无法赢利的企业,是没有存在价值的;一个不能给员工物质回报的企业,是没有人愿意为它付出劳动和智慧的,这样的企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资本、有技术,最重要的是有人。这里的人既包括专业人才,也包括一般员工。任何利润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人,利润不会凭空产生。因而,办企业的首先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提供可以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平台,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通过正当手段为自己谋求利益没有什么可耻的。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那么我们付出劳动首先就是要获取物质利益,使自己生活下去。这样就可以理解了,大多数企业员工最基本的理想是具有明显的物质性的,否则他们为什么要工作呢?如果企业忽视了员工的物质利益,那么只可能有两个结果,一是员工不再为你做事情,二是员工不再好好做事情。
 
现代社会,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各个企业都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各显其能,但是最基本、最有效果的方法是关心员工的利益。积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不仅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凝聚力,还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给员工以低物质利益,低福利待遇,以此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收入,那么这个企业将很难吸引人才加入,不仅如此,还有可能造成原有人才的流失。须知:一个不讲求回报、忽视员工利益的企业,是注定无法生存的;一个不愿与员工分享生产果实的企业,是注定做不大、走不远的。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关注员工的利益,除了我们所说的工资这种直接的物质回报之外,还包括一些福利待遇,比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以及精神上的满足,比如休假、晋升的机会等。只有能为员工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创造条件的企业领导者,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才能带领企业和员工,沿着成功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374027230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嘉靖:朕知道你们难,朕也难!我们就都勉为其难吧~ 5000言331079769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这事得辩证的来看,当时的国情如何?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为什么缺钱?上来减税降费谁不会。 5000言311339864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粮,民信” w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现在还很多企业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压榨员工的企业还有很多,即便这样还很多人愿意干,只能说中国的劳动力太多了 阿菠萝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吾乡有言:有人自有物。 七十二渡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蛋糕小了,统治层和百姓分的都少了。这时,首要是保持社会稳定。君主少了,饿不死。百姓少了,就会生变,外部势力就会趁机作乱,造成内外交困。所以蛋糕变小时,应尽量确保百姓温饱。过了困难时期,再图谋做大蛋糕,谋求共赢。这才是有若的真实意思。 春衫薄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鲁有三桓之害,公室常日用不足,逢连年之饥,国君不是想着百姓生活,而是增加自己的日常用度,难怪有子否了。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有若不是给哀公挖坑吗?用不足可以节流啊,可以贷款啊,可以发展工商业啊,为啥一定要提加税呢?春秋时期的生产关系应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民实际上是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而已,没有当家作主、共建共享这一说,有若挖坑归挖坑,思想认识还是很高的,知道上游有水下游足的道理,但我相信有若应该不是想表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层意思。 .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正如马克思所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所以只有市民社会经济基础扎实了 国家这个上层建筑才能富丽堂皇 本人小学生 少不更事 年幼识浅 个人拙见而已 望乞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给予纠正 闻过则喜 BENSON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我想起了联想的杨元庆,柳传志拿着上亿的年薪,企业利润的3/1都被高管拿走了。 东航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句多了一个“天”字。
管理员回复: 已纠正 队长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就像内战,国民党心中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共产党心中藏着人民,最后国民党百万军队终归溃败逃到台湾,仍然不把百姓放在首位,结果落得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咎由自取的地步。 拾贰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孔夫子放长了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变化,如百姓赋税少了,信任国家,打仗便会卖力。肯为国家奉献,名族才会强大。 山有木呀木有枝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这里涉及到一个税收最大化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税收越轻越好。从国家考虑,当然是在老百姓能承受的范围内,税收越多越好。而老百姓自然是希望税收越少越好,不收税最好。这就要求税收最好能处在一个平衡点上。一个蛋糕,君主分一部分,如果君主的比例不变,当然是蛋糕越大君主分到的也越多。可是如果蛋糕没有变大,君主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强行让自己得到的那部分比例变大,他不也得到更多吗?税收的技巧就是:割最多的羊毛,听最少的羊叫。现代的国家更高明了,不直接割百姓的羊毛了,改为割企业的羊毛了,企业被剥削,也只能剥削自己员工,另外转嫁成本给消费者。看似国家没收过我们一分钱税,实则我们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含了税。 止语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胖东来超市把有若的话用到了极致,把公司的利润都分给了员工,员工幸福指数很高,工作也特别卖力 Meltemi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然而人力资源过剩的结果是即使知道资本家会剥削会996,也得争抢这个工作 匿名游客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这是民本主义思想。同时,它也符合唯物辩证法 金冉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无源之水,用之则减;有源之水,源源不断 青花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有若的看法,,藏富于民,并不高深。可是历代统治者为什么不去贯彻施行呢?是他们觉悟太低,还是行不通呢? 金科水能量 评论 哀公问于有若曰:“:国家所用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意。那么老百姓收成不好,就应该减少税(收成好的时候,可以稍微多收税,用作国家发展)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