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原文】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翻译】
 
子贡问道:“颛孙师(即子张)与卜商(即子夏)谁更优秀?”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赶不上同样不好。”

【解读】

“过犹不及”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中庸之道”。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注解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苛难,故常过于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过和不及,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孔子教育学生要行中庸之道,认为过度与不足同样不好。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落难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过犹不及又是论语中的一则经典深奥的至理名言,个人还理解得还完全不够,只知万事适度,去得失心,少私心多利他!通过日常生活,处处可得应用,就如夫子说的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也是日常应用之一。 5000言317302228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孔子自说自话的转悠了上千年,什么过和不及,一家之言。 阿菠萝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都知道是中庸。但中庸是什么?朱熹的解释过于表面,所谓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基于什么标准呢?而所谓平常之理乃天命之所当然精微之极至,又说得过于幽玄。其实所谓中,心中也;庸,佣也用也(不是平常、庸常、平庸)。中庸即用中,发乎内心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王阳明曰:心即理也。 101010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分享一下辜鸿铭的解读:       我认为,德国人信任和崇拜强权,源于他们天性中充满着对正义的热爱,对非正义,对混乱和无序的憎恨。但某种憎恨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变成一种非正义,就会犯错,就会造成混乱和无序。这样的话就比非正义还要可恶。如果说是这种对正义的热爱才导致对非正义的憎恨,那么过分的爱就会导致过分的憎恨。比如,古希伯来人热爱正义的,正是这种热爱导致对非正义的过分憎恨毁灭了以色列国。基督想把他的人民从这种过于强烈的、狭隘的、固执的、刻板的、对非正义的憎恨中拯救出来,对他的人民说:“记住,我是温和谦卑的,要给你们心灵的和平”。但是犹太人不听他的话,结果——犹太国毁灭了。 LoveofTeana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夫子何如? 暴躁中年人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过和不及都是没有很好地找到立足的点,看看孔子无时无刻不在遵从礼,所以孔子才能不偏不倚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子贡脑子活,就喜欢琢磨人,还会做生意;颜回悟性高,喜欢琢磨道,无伐善无施劳,不迁怒不贰过;冉求精明,专挑合适的学,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夫子能把这么一帮子人搅和在一块,不成圣都难啊。夫子在识人容人方面的功夫真是了不得,默默地观察,接纳大家的所长所短,因材施教,但不偏不倚不针对谁也不排挤谁。 风迷了眼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然则师愈与”的“与”在这是语气词还是有实际意义的呢? Tony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孔子都告诉我们不要卷 海南力佳酒类专营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这几十年来,感觉我这一生,就是为了和《论语》相遇。 青花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存在吗?如果不存在,过犹不及,也都不是错。 -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能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悟出礼后乎的卜商居然是不及,可能相比过激的颛孙师,卜商过分保守,孔子在《雍也》中告诫他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位不及的卜商可是后来魏文侯的老师,还教过商鞅,吴起,李悝,田子方,段干木,禽滑厘。学术界有人认为《易传》有可能是卜商所作。而后来的赵国人荀子据说就是卜商一系的传人(虽然后来荀子在非十二子里骂过卜商),赵,魏本属于晋,而卜商把魏国变成了一个儒学大本营。 阳光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中庸,就是适度,合乎礼仪罢了 匿名游客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中庸,就是“至善”,然后物极必反,“至善”就是“至恶”。 六级不上600不改名 评论 子贡问:“师与商也:中庸≠不作为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