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原文】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①,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②。”
 
【注释】
 
①逝:去救的意思。
 
②罔:诬罔,愚弄。
 
【翻译】
 
宰我问道:“一个有仁德的人,如果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一位仁人’他是不是会跟着跳下去呢?”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设法救人,不让自己陷人井中;可以被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解读】

因白天睡觉而受到孔子批评的宰我,向孔子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一个有仁德的人,如果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一位仁人,他是不是会跟着跳下去呢?孔子没有正面地回答。他认为君子会想方设法救助落难的人,但不会陷自己于危险境地。然后批评宰我问的问题不道德,说君子可以被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元芳,你怎么看?
40楼
39楼
38楼
37楼
36楼
Copyright © 2017-2025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