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翻译】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
 
【解读】
 
要记住父母的年龄和生日,尽孝,最不能等待

为人子女者,大家可以在心里问一句,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他们今年有多大了?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的。而且现代社会,由于多数人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对父母的关心也日渐淡漠起来,除了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以外,就连节假日的时候也不主动问候一声。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有违孝道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即便生活再忙碌,都不应忽视对父母的孝敬。
 
记住父母的生日,是孝道的具体表现。之所以这样说,有两点原因,即孔子所说的“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个真正孝顺父母的人,会非常关心父母的年龄和生日,他们会为父母健康、得享高寿而高兴。这样不仅能与父母同享天伦之乐,自己也会有足够时间孝敬他们。但是,他们也会因此而惧怕自己陪伴在父母跟前的日子又短了些,不能尽孝于他们。也就是说,父母的生日在他们的心里可能永远都是惧大于喜的,因为自己能做的太少,而父母能给的太多了。若是等到父母不在的时候你才幡然醒悟,你就算是捶胸顿足也无济于事,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说起来真是让人伤感,很多人可以记住爱人、孩子,甚至是同学、朋友的生日,可是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我们常年在外求学、工作,回家的次数也在逐渐减少。也许我们还会经常惦记父母,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问候他们,有时也会给父母准备一些礼物,可却将有着独特意义的父母的生日给忘了。有的时候,我们或许会给父母过生日,但程序是越走越简单,孝敬之心也随之淡化。
 
不管怎么说,忘记父母的生日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明白,只要父母还健在,就是子女们的福分。所以,从今天起一定要知道父母的年龄,记住父母的生日,要在父母有限的晚年,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做些什么,最大限度地宽慰父母之心。要知道,在给父母一份孝心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一份安心。

其实,我们的很多遗憾与悔恨往往就源于自己对自身已有生活的冷漠。相反,我们对自己未曾得到的东西总是充满了渴望与关注,并且孜孜以求。得到的太容易,所以不知道珍惜。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这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很矛盾的劣根性。它让我们在不断追求外在事物的同时,又不断失去了自身所拥有的更加宝贵的财富,譬如父母之爱,试想一下,在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比父母之爱更加无私和伟大的情感吗?

有句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人一旦离去,就不可能再回来,你所遗憾的不能用来生补偿,所以请在父母有生之年献上你最真挚的孝心,不要到失去之时再追悔莫及,不要让自己对着这句话痛哭流涕……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在途中听到有人哭的声音,而且那声音非常悲哀。于是,孔子对他的家仆说:“这哭声悲哀是悲哀,但却不是丧亲的人的悲哀。”结果他们继续驱车上前,刚走了一段路,就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只见那人抱着镰刀,戴着生绢(表示守孝),哭的样子却不甚悲哀。

孔子下车之后,追上去向他问道:“您是什么人?”那人回答说:“我是丘吾子。”孔子问:“你现在不是在办丧事的地方,为什么还哭得这么悲伤呢?”丘吾子说:“我失去了三样东西,自己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现在后悔哪里还来得及啊。”

孔子说:“您失去的三样东西,可以告诉我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隐瞒。”

丘吾子说:“我年轻的时候很爱学习,周游天下,后来,失去了我的双亲,这是我的第一失;之后,我又长期辅佐齐君,但是他骄傲奢侈,尽失人心,我作为臣子的职责没有尽到,这是我的第二失;我平生很重视友谊,但朋友现在都已分离,甚至是断绝了联络,这是我的第三失。树想要停下来,但是风却不停;儿子想服侍父母的时候,可是父母却已经去世了。不再回来的是时间,不能够再见的是双亲,请让我现在和您告别,就去投水而死吧。”于是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后来说:“大家一定要记住此事,这足以作为借鉴。”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中辞学回家服侍父母的人越来越多。

在当代生活,也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

一位记者采访比尔·盖茨,找了几次找不到他。终于有一次,在飞机上两个记者抓住了机会,然后问比尔·盖茨,人世间最不能等的是什么?没有想到,比尔·盖茨说的不是机会,也不是什么商机,也不是说什么这个那个不能等。比尔·盖茨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世界上最不能等的,莫过于孝敬父母。

比尔·盖茨把这种爱,扩大到团队,最后扩大到全世界,所以,比尔·盖茨拿出500亿美元的35%,捐给慈善基金会。

在《论语》里面,有很多关于亲情具体而入微的论述,这正是因为孔子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亲情、讲孝道的人。

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日都能够熟记,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肯定还记着朋友、同学、老师等其他人的生日,以便能够随时提醒自己去及时地为他们送去祝福。但是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却不大能说得清或记下自己父母的生日。

现在认识到自己以前的不足之处,幡然醒悟,还是来得及的。我们应该记住:永远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当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不抓紧时间尽孝,最后留给你的,除了悔恨和自责,那还能有什么呢?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163497053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父母爱子,天性也,而子爱父母却需要教导怎么爱父母,这是人为,所以不孝是可以理解的,不孝只是不符合儒家的行为规范,始终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父母的爱是不同的,我赞成孔融说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無涯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解读连比尔盖茨这种地摊文的故事也拿出来说,真是服了。意林编辑来这里了? 5000言331079769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极其虚伪极其恶心的。扪心自问,再活过来你真能如你所说般尽孝?孝道可是从小灌输给你的,那些真正懂孝道的人从来都不会说这些话,退一万步说,父母同时死的概率上有多大,死一个还有一个,这时候你干嘛去了,论心不论力总可以吧。一棍子全撂倒,说这话的都是不孝的人(虚伪至极)。 天空之城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要尽孝道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解释的很到位 阿菠萝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于我心有戚戚焉,才会又喜又惧。 顾清栾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父母一直默默对自己无私付出,我们往往没有放在心上。朋友对自己关心友善,便珍惜的不得了,也把自己的好奉献给他们。辣如果对待父母像对待与自己并不那么亲近的朋友辣样给予,是不是救懂得珍惜了呢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年轻的时候是无感的,还想不到这一层;年纪大了,惧大于喜。看着孩子们茁壮成长主要是喜,看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主要是惧。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很喜欢整个内容 匿名游客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论语里仁第四写的都与“仁义”这一个则是写的对父母的仁义 MandyLee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在这个能远游的时代,在如今国力已经富强的时代,为什么咱们国家要支持成年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请大家好好想想!学而思! 猪小九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子欲养而亲不待呀!且行且珍惜 T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人在江湖却也身不由己,但人生短暂,且行且珍惜,不光是对父母,任何事情都一样,晚年少点遗憾 青花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悲不喜?难。 传奇 评论 子曰:“父母之年,:写得好!深有同感,当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