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原文】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①!”指其掌。
 
【注释】
 
①示:有二义,一为“置”,摆或放的意思,即指放在手上的东西,目了然;一为“视”。两说皆通,今从前说。斯:指后面的“掌”字。
 
【翻译】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内容,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可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说的时候,指着自己的手掌。
 
【解读】
 
礼为治国之本

据本章所载,孔子不仅仅把禘祭看成一套祭祀礼仪,而是把它看成治理国家的原则问题。他告诫“禘祭者”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禘祭”的含义,才能治理好天下。否则,一切都只是妄谈。作为精通礼制的大师,孔子以这样一个高度来论述禘礼,足以说明禘礼的巨大价值和重要意义。
 
有人向孔子请教禘礼的相关规定,孔子对人说:“不知道。”而后,孔子又说:“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并对人家指了指自己的手掌。意思是说,如果深通禘礼真义,治理好国家易如反掌。由此可知,孔子并非不知禘礼,而是因为鲁国君臣在行禘祭时,既有僭越行为,又有失礼之举。作为鲁国臣子,孔子不便明说,这是为尊者讳。
 
禘祭是殷周时代的一种重大礼仪,周朝时,其举办者最初是周王,后来公侯也可以举行。其祭祀的对象是主祭者的先祖和先考,举行场所在天子太庙或祖庙,以及公侯之祖庙。祭祀过程中,关于主祭者、参与者和观礼者,以及祭祀的程序、礼器和祭品的规格数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由此不难看出,作为一种极高规格的神秘仪式,它首先具有宗教色彩,在宗法制时代,这个仪式能向臣子昭示国家政权的神秘性和合法性,增强统治集团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其次,祭祀对象和祭祀的权力,也就是先祖先考的排列次序和有关主祭人的规定,有着严格的等级,既彰显长幼有序的宗法伦理,又强调君臣有别的政治秩序,对统治集团内部秩序的稳定和职权确认,有着特别的意义。再者,等级森严的规定、盛大隆重的仪式、庄重肃穆的氛围,能给参与者带来极大的精神震撼和情感熏陶,能培养他们对政权的珍视和对君主的忠诚,能强化他们各安其职的权责意识,能培养其恭敬、庄重、忠诚、审慎的治政态度。总之,禘礼之中,既有道德规范,又有政治制度,更有宗法伦理,有着丰富的政治伦理蕴涵,起着类似于现代宪法、政府组织法和行政法等的重要作用。把这种礼制思想用于朝廷,能使君臣各尽其职,政令畅通,秩序井然;把这种做法推行到天下,则上下和睦,四民晏然,天下太平。故而,禘礼所体现的精神,正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所在。
 
正因为禘祭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孔子才说,如果理解禘祭的真正含义,那么天下所有的道理都能了然于胸。而他所处的时代,已是礼崩乐坏,天子和诸侯不能以礼治国,丢失了治国之本,所以才社会失序,天下大乱。
 
孔子此处言论提醒我们,不论是国家还是组织,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礼制”,领导者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治理之本,稳步推进自己的事业。如果放弃传统或败坏制度,必然“礼崩乐坏”,导致秩序混乱而最终失败。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966769851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和《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易如反掌很类似 豆腐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1,禘 是天子/诸侯 祭祀先祖的祭礼。
     有脸跟先祖汇报的,诚意说明自己接班后的情况的,
     都是用心治国的,是了解国家情况,并想着把控的。
2,孔子不是鲁国公,不知道国公会怎么跟先祖说。
3,按前文,灌酒礼之后孔子就没眼看了,
     可能是鲁国公跟先祖没脸说(治国不好),
     或没心说(没想治国,没想祭祖) 阿菠萝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或问禘之说,犹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说,或是天子诸侯向神灵的禀告。这是天子诸侯和神灵之间的交流,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知道的。示,指而视之也。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如果说“吾不欲观之”还有点无可奈何的意思的话,这句“不知也”就有点哀伤的意思了,但是心却未死,“其如示诸斯乎”,他还是希望能有圣人出现,改变社会,回到礼乐盛世。孔子思虑纯良,忧国忧民,于此可见一斑。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示诸斯”翻译为“把手掌举起来给人看”不好么,类似于易如反掌的意思 梳风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僭越礼,后面的人误读了,把地位、官位和礼对应,到如今,则成了大众的共识。实际是爱,仁,德,修为这些内心的东西应该和不同形式的礼对应。 梳风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武丁朝诸侯 ,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武丁这样的,之天下如其掌的君主,知禘。一定的修为,才配得上一定的礼。 梳风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禘是最大的礼,如果理解禘的真正含义,那么心怀天下,为天下所有人造福的道理都能掌握,这当然很难,所以孔子真的不知,不是三言两语一个手掌就能说清楚。 sowhat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现实中就是放弃了之前的礼,可一点都没有崩坏。舔狗的解读真的受不了 白林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现代人 举行婚礼  如果真的能懂婚礼的意义  那么就不会有离婚了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或问,这个或是谁呢? 奥问楚行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小鱼儿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那么,夫子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 小命一条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我说两句话 队长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难啊 娟儿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孔子也委婉地表达了另一层意思,鲁国国君啊,想要治理好鲁国,首先诚心诚意地按照礼制做好祭祀吧。 热水袋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由此可知,孔子并非不知禘礼,而是因为鲁国君臣在行禘祭时,既有僭越行为,又有失礼之举。作为鲁国臣子,孔子不便明说,这是为尊者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实事求是,当不会在通晓禘礼的情况下说不知道。另外,暗讽国君恐怕也不是夫子作为,鲁君不合于礼的事孔子并没有客气。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就是明证。 皋城六安瓜片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祥瑞水世界 评论 或问禘之说。子曰::人怕约束,礼渐远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彩图全解论语.中庸.大学 /(春秋)孔子等著;思履,文若愚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3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