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言
首页
图书
搜索
公众号:5000言
手机扫码访问本页
公众号:5000言
登录 注册
论语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全文
简介
思想
孔子
目录
视频
人物
名句
书评
儒学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当前位置:
主页
论语
为政篇
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2.2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之②,曰:‘思无邪'。”
【注释】
①《诗》三百:《
诗经
》中共收诗三百零五篇。“三百”是举其整数而言。
②蔽:概括。
【翻译】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解读】
诗歌的教化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古代,人们不是把它当作纯粹的文学作品,而是人生和社会教育的教科书。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第一次将文学与政治联系到了一起,提倡用诗来教化民众,移风易俗。
“思无邪”三字,是孔子对《诗经》评价,他认为,《诗经》中的诗歌表达了一种纯正、无邪的思想。而统治者则要善于用《诗经》这样的思想,用之于政务治理,从而让政治走上仁道,让民众归于正道。古人对《诗经》的认识,与现代人有所不同,比如,现代人把《关雎》视为一首纯粹的爱情诗,而古人则认为,水禽“雎鸠”生来有固定的伴侣,不与其他鸟儿相乱;雌雄常相并游,却不狎昵。这种行为合乎夫妇(妃匹)的正当礼仪。所以,匡衡说:“臣闻之师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源。’”再如《燕燕》一诗,描写一位女性身遭不幸,而心意不改。其中“终温且惠,淑慎其身”一句,为
儒家
重视,被解读为“在人的生命中,道德和礼义应占据根本地位”。可见,所谓诗教,乃是儒家发挥诗义,阐明社会、政治、人生的根本意义的重要教育手段。正因为如此,后世统治者无不关注这部经典,并用它作为治理政务的依据。
诗教既具有思想教育的意义,也有阐述君臣之道的价值。据《
礼记
·经解》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也就是说,如果统治者以《诗经》教民,民性就会敦厚,即便是针对统治者的弊政,也会尊重君臣大义,采用温柔的诗歌加以讽谏,而不是直接和激烈地揭露批判。通过采风观诗,统治者就能了达民情,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关爱民生。如此,就会建立起君民和君臣关系的和谐。
这种倡导“思无邪”和温柔敦厚的儒家传统诗教,在古代中国长期发挥作用。在
春秋
战国时期,各国使节来往频繁,细读史籍不难发现,《诗经》中的诗句,是各国君臣交流的重要工具。可见,当时各国,都进行过较为普遍的诗教。《诗经》中思想、语言和事例,成为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交流的共同理念和交际工具。从汉代起,《诗经》就开始被选作学校的教材,甚至有些学者的童仆和婢女都能熟读《诗经》。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级学校都要求学生学《诗经》,在贵族子弟中,读诗写诗风气颇为盛行。以后,到明清时期,各代统治者无不重视《诗经》,倡导诗教。以致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成为中国社会的深厚传统。
上一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下一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8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
共
18
条评论
最新
最早
加载中...
18楼
窅然
“思无邪”这三个字出自鲁颂第一篇《駉》中。在古代汉语中,“思”,在诗中是个虚词,没有实际意义。“思无邪”的本意,是夸赞马群之多,马场气势恢宏。那么孔子在这里引用这句话是否还有更近一层的意思?应该是夸赞《诗三百》能如万马奔腾,川流不息,流芳万世吧。各种颜色的马奔腾向前,和而不同,即为大同,也是孔子心中所往。
2024-08-07
江苏
点赞
1
回复
17楼
量子
这句话理解成推崇纯正无邪的思想,就很搞笑。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就是纯正无邪,孔子难道是个小学生吗?难道孔子低智到相信非黑即白,纯正无邪
2023-06-22
上海
点赞
0
回复
量子
楼主
这句话里邪该读(ye),就一个语气助词。这句话是说,诗三百,讲的不就是人的所思所想吗?开篇关雎不就是食色性也的性吗。孔子一辈子都在研究人性,求的就是个随心所欲不逾矩。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都纯洁无邪了,还要礼来立什么规矩,还需要乐来唤醒什么“仁”。怎么定义无邪,都是人性。
2023-06-22
上海
点赞
0
回复
5000言350768085
天天瞎说八道,我们中国古代从来不提人性这个词,别用西方思想来解读污染我们的文学及思想
2024-02-27
江苏
点赞
0
回复
5000言685006891
诗歌写的当然是美好的,它是要引导人们走向思无邪的境界,况且当时的社会确实比现在要单纯的多。
2024-03-16
山西
点赞
0
回复
5000言350768085
回复
5000言350768085
:人性这玩意从来不是我们老祖宗的研究和观察点,天天拿人性说事,哪怕到了鲁迅先生这里,他也很少直接用人性说事,还读ye,我看你是揶
2024-02-27
江苏
点赞
0
回复
量子
楼主
回复
5000言350768085
:儒家要解决的就是人与社会的问题,不谈人性,你要笑死我吗。还西方思想,西方思想才是更关注“事”和“理”。算了,人性、欲望,情绪,你都没看透,怎么可能懂“仁”呢
2024-03-31
上海
点赞
0
回复
共有6条回复,查看更多
16楼
球
游客
从这句简单的话中,至少可以得出三点启示。 第一,理解的高度,君子上达,知之次也。人类积累的知识浩如烟海,不可能穷尽,所以识别主旨、识别中心思想,提炼气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余不过枝叶而已,所谓一通百通。 第二,理解的深度,洞察底层逻辑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决定了我们的厚度。任何事物的底层逻辑一定是高度简练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绘事必然后素。比如子贡形容夫子,就五个字“温良恭俭让”,夫子形容子贡,就三个字“汝器也”(瑚琏,一种祭祀用的礼器)。 第三,理解的纯洁度,大宗师的世界里,是没有精神内耗的。唯有“思无邪”,才能醇厚辽阔,莽莽苍苍,无可无不可。
2022-11-19
澳大利亚
点赞
0
回复
15楼
夏月潮生
朱熹注:诗书善者可以自然感发人心,因而“思无邪”;诗书恶者之惩戒也可以启发他人,其目的都是在让人的思想归于纯正。
2022-11-09
中国
点赞
0
回复
14楼
阿菠萝
游客
邪,阻碍也,非歪门邪道也;无邪,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诗经•鲁颂•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2022-11-01
广西
点赞
0
回复
查看更多
随机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编辑的一部格言集成。它内容广博,意蕴深厚,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各个时代的思想精髓都有所包..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登录5000言
账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
登录5000言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