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古代笔记小说。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包括经史诸子百家、文学艺术、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宋代掌故以及人物评价等方面内容。有去伪存真的考订,也有入情入理的分析,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颇有见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首。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书。
《谈丛》失实
【原文】
 
后山陈无己著《谈丛》六卷(1),高简有笔力(2),然所载国朝事,失于不考究,多爽其实,漫析数端于此。
 
【注释】
 
(1)后山陈无己:即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少时受业于曾巩。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起为徐州教授,除太学博士。因越境至南京见苏轼,罢为颍州教授。后以苏轼余党被贬。元符三年(1100)召为秘书省正字。次年,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寒疾卒。
 
(2)高简:深奥而简要。笔力:文章的气势。
 
【翻译】
 
后山陈无己先生著《谈丛》六卷,深奥简雅有笔力,然而所记载的国朝史事,失于不加考究,大多不合事实,在这里随便分析几条。
 
其一云:“吕许公恶韩、富、范三公(1),欲废之而不能,及西军罢(2),尽用三公及宋莒公、夏英公于二府(3),皆其仇也。吕既老,大事犹问,遂请出大臣行三边(4),既建议,乃数出道者院宿(5),范公奉使陕西(6),宿此院,相见。”云云。案,吕公罢相,诏有同议大事之旨(7),公辞,乃庆历三年三月,至九月致仕矣(8)。四年七月,富、范始奉使(9),又三公入二府时,莒公自在外,英公拜枢密使而中辍(10),后二年莒方复入(11),安有五人同时之事!
 
【注释】
 
(1)吕许公:即吕夷简(979—1044),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仁宗朝拜相,庆历元年(1041)封许国公。韩:指韩琦(1008—1075),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中进士,宝元年间西夏战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勋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嘉祐三年(1058)拜相。封魏国公。富:指富弼(1004—1083),洛阳人。年少时为范仲淹、晏殊所知,宋仁宗时与韩琦同在中书省主政,至和二年(1055)拜相。神宗时因反对变法,以韩国公致仕。范:指范仲淹。
 
(2)西军罢: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党项李元昊称帝建夏(西夏),其后宋、夏之间爆发三次大规模战争,宋皆惨败,至庆历四年(1044),宋、夏双方达成和议。
 
(3)宋莒公:即宋庠(996—1066),封莒国公。夏英公:即夏竦(985—1051),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宋仁宗时官至枢密使、同平章事,封英国公。有才智而尚权术,当世目为奸邪。二府:宋朝以中书门下掌政务,称东府;枢密院掌军务,称西府;合称二府。
 
(4)三边:边疆。此指范仲淹、富弼所治陕西、河东、河北边境。
 
(5)道者院:又名普安院。李濂《汴京遗迹志》:“道者院在郑门外五里,宋时所建。每岁中元节、十月朔,设大会道场,焚钱山,祭军阵亡殁孤魂。”
 
(6)范公奉使陕西:《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四年六月):“参知政事范仲淹为陕西、河东路宣抚使。”陕西,指陕西路。宋初置,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辖今陕、宁两省区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以及晋西南、豫西北、陇东南地区。
 
(7)诏有同议大事之旨:《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三年三月):“吕夷简再辞位……罢相,为司徒、监修国史,军国大事与中书、枢密院同议。”
 
(8)致仕:退休。又称致事、致政,意思是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
 
(9)富、范始奉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四年八月):“枢密副使富弼为河北宣抚使。”
 
(10)英公拜枢密使而中辍:《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三年四月):“忠武节度使夏竦赴本镇。先是,以枢密使召竦于蔡州……前后言者合十八疏,上乃罢竦而用衍代之。”
 
(11)后二年莒方复入:宋庠与宰相吕夷简论事不合,出知扬州,徙郓州。庆历五年(1045),入为参知政事,拜右谏议大夫。
 
【翻译】
 
其一说:“吕许公厌恶韩魏公、富韩公、范文正公,想要罢免他们却不能够,等到和西夏的战争结束,朝廷用韩、富、范三公及宋莒公、夏英公任官于东、西二府,全是吕许公的政敌。吕许公年事已高,朝廷大事还征求他的意见,他就请求派大臣巡视三边,建议之后,他就几次出城去道者院夜宿,范文正公奉使陕西,夜宿此院,二人相见。”如是云云。案,吕许公罢相,诏书有旨命其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吕公推辞,时在庆历三年三月,到九月就致仕了。四年七月,富韩公、范文正公才奉使巡边,另外三公进入东、西二府时,宋莒公在外地,夏英公拜枢密使而中止罢免,其后二年宋莒公才入朝,哪有五人同时任职二府的事!
 
其二云:“杜正献、丁文简为河东宣抚(1),任布之子上书历诋执政(2),至云至于臣父亦出遭逢,谓其非德选也。杜戏丁曰:‘贤郎亦要牢笼。’丁深衔之(3)。其后二公同在政府,苏子美进奏事作(4),杜避嫌不预,丁论以深文(5),子美坐废为民,杜亦罢去。一言之谑,贻祸如此。”案,杜公以执政使河东时,丁以学士为副。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狱起,杜在相位,五年正月罢,至五月,丁公方从翰林参知政事,安有深文论子美之说!且杜公重厚,当无以人父子为谑之理,丁公长者也,肯追仇一言陷贤士大夫哉!
 
【注释】
 
(1)杜正献、丁文简为河东宣抚:《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二年三月):“命枢密使杜衍为河东宣抚使,翰林学士承旨丁度副之。”杜正献,即杜衍(978—1057),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进士,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使,次年同平章事,支持范仲淹、富弼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封祁国公,谥正献。丁文简,即丁度(990—1053),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文简。
 
(2)任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宋真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3)衔:怀恨。
 
(4)苏子美:即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进士,杜衍女婿。苏舜钦慷慨有大志,喜好古文,其诗与梅尧臣齐名,号为“梅苏”。进奏事作:庆历三年,苏舜钦以范仲淹举荐,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四年十一月,以出售废纸公钱为祀神酒会,被劾“监守自盗”,削职为民。进奏院,官署名。负责接受诏敕及诸司符牒颁下诸州军,接收各地上奏案牍状牒以奏御分送诸司。
 
(5)深文: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翻译】
 
其二说:“杜正献、丁文简为河东宣抚使,任布之子上书遍诋执政大臣,甚至说自己的父亲也是因为机遇,意思是说不是靠贤德被选拔的。杜对丁开玩笑说:‘令郎也得好好笼络。’丁因此怀恨在心。后来二公同在政府,苏子美进奏院事件发生,杜正献公避嫌不参预处理此事,丁却苛刻地援引法令条文,苏子美因此被削职为民,杜正献公也被罢官。一句玩笑话,招来如此大祸。”案,杜公以执政身份出使河东时,丁以学士身份为副职。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院案发生,杜当时在相位,五年正月罢相,到五月,丁公才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哪有峻刻援引法令条文判处苏子美之说!况且杜公为人厚重,必无拿他人父子开玩笑的道理,丁公是忠厚长者,又岂会记一言之仇而陷害贤士大夫呢!
 
其三云:“张乖崖自成都召为参知政事(1),既至而脑疽作(2),求补外,乃知杭州而疾愈。上使中人往伺之(3),言且将召也。丁晋公以白金赂使者(4),还言如故,乃不召。”案,张两知成都,其初还朝为户部使、中丞(5),始知杭州。是时,丁方在侍从。其后自蜀知昇州(6),丁为三司使,岂有如前所书之事!
 
【注释】
 
(1)张乖崖:即张詠(946—1015),自号乖崖子,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淳化五年(994)知成都,真宗咸平元年(998)召拜给事中,充户部使,改御史中丞,次年出知杭州,五年复知成都。真宗景德三年(1006)召还,因脑生疡疮,不能着冠巾,外任知昇州。大中祥符年间迁工部尚书,以疡疾剧,复知陈州。
 
(2)脑疽:中医学病名。多由湿毒积热上壅所致。
 
(3)中人:宦官。
 
(4)丁晋公:即丁谓(966—1037)。
 
(5)户部使:北宋初置,掌天下户口、税赋之籍等事。中丞:御史中丞,西汉始置。宋朝时为御史台长官。
 
(6)昇州: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翻译】
 
其三说:“张乖崖自成都召还为参知政事,至京后脑疮发作,请求外补,于是出知杭州而脑疮痊愈。皇帝派宦官前往察看,意思是要召其回京。丁晋公用白金贿赂使者,回奏说脑疮如故,于是没有召还。”案,张乖崖两度出知成都,第一次自蜀还朝时为户部使、御史中丞,这才出知杭州。当时,丁才任侍从官。其后张自蜀地移知昇州,丁任三司使,哪有如前所记之事!
 
其四云:“乖崖在陈(1),闻晋公逐莱公(2),知祸必及己,乃延三大户与之博(3),出彩骰子胜其一坐,乃买田宅为归计以自污,晋公闻之,亦不害也。”案,张公以祥符六年知陈州,八年卒,后五年当天禧四年,寇公方罢相,旋坐贬(4),岂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
 
【注释】
 
(1)陈:指陈州。在今河南周口一带。
 
(2)莱公:即寇准,封莱国公。
 
(3)三大户:职役名,即耆长。以百户为一团,每团以三家大户轮流充任耆长,维持治安等事。
 
(4)旋坐贬:寇准罢相后,丁谓乘机倾陷,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死于贬所。
 
【翻译】
 
其四说:“张乖崖在陈州,听说丁晋公排挤寇莱公,知道祸事必定波及自己,就请来三大户一起赌博,掷骰子赢了在座所有人,于是购买田宅打算归隐林泉,用这种方式抹黑自己,晋公听说这事后,也就没有加害他。”案,张公在大中祥符六年知陈州,八年去世,其后五年在天禧四年时,寇公才罢相,随后被贬,哪有乖崖抹黑自己的事!
 
兹四者所系不细,乃诞漫如此。盖前辈不家藏国史,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疑若可信,故误入纪述。后山之书,必传于后世,惧诒千载之惑(1),予是以辨之。
 
【注释】
 
(1)诒(yí):遗留。
 
【翻译】
 
这四条所涉及的人和事都不小,都如此荒诞随意。这是前辈家里没有收藏国史,喜欢多事的人肆意添油加醋炫人耳目,听起来似乎可信,故而误入纪述。陈后山的书,必定会流传后世,我担心会给千年以后的读者留下疑惑,所以作此辨正。
上一篇:沐浴佩玉
下一篇:石砮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竹林清泉 评论 《谈丛》失实:耳闻目睹的“史实”往往良莠并存、芜杂难辨。如果在文章中引用,就应该注明各自的出处,以便他人核查。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