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原文】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①。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②。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③;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④。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⑤,菑必逮夫身⑥。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⑦。
 
【注释】
 
①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言唯仁人之君,能放而天下咸服是也。迸,逐也。
 
②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既放此蔽贤之人远在四夷,是仁人能爱善人,恶不善之人。
 
③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怠慢,轻慢。此谓凡庸小人,见此贤人而不能举进于君。假设举之,又不能使在其己之先,是为慢也。谓轻慢于举人也。
 
④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此谓小人见不善之人而不能抑退之。假令抑退之,而不能使远退之。过者,言是愆过之人也。
 
⑤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拂,违逆,悖逆。孔颖达疏:“若如此者,是谓拂戾善人之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
 
⑥菑必逮夫身:菑,通“灾”。逮,到来。夫,指示形容词,彼、此。孔颖达疏:“逮,及也。如此,灾必及夫身矣。《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大道,谓所由行孝悌仁义之大道也。言此孝悌仁义,必由行忠信以得之,由身骄泰以失之也。
 
【翻译】

惟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流放蔽贤的小人,把他们驱逐出境,不让他们和大家同住在中原境内。这就是说,只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做到亲爱有德的贤人,厌恶蔽贤的小人。见到有贤德的人才不能够推举,推举了,又不能使他居在自己的前列,这就是轻慢于所举的贤德之人。见到不善的人不能够把他贬退下去,贬退了,又不能贬退得很远,这就是过失。喜爱大家所讨厌的,讨厌大家所喜爱的,这就叫悖逆人性,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能够行孝、悌、仁、义的治国大道,一定是从忠信诚敬得来的,君子违背孝、悌、仁、义的治国大道,一定是从傲慢和贪图享受开始的。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331250257 评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右下角点☆的图标就是收藏了 濮阳莫干山板材~晏永威 评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亲贤远佞,忠信为主,戒骄泰。 沉默+ 评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这个怎么收藏? king 评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此整段都是在讲应该怎样对待别的地方的人的。按今天的话讲,就是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因此,对其中所述的理解也必须建立在此前题下。“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⑤,菑必逮夫身⑥。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⑦。”——如果喜欢别人讨厌的,讨厌别人喜欢的,这就是在“拂人之性”。而“拂人之性”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好人之所恶”往往也指幸灾乐祸。)君子必须做到忠信才能叫君子。如果骄泰,则不能称作君子。 king 评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人,能力有大小。看到有贤能的人,自己“举”不动;或者“举”了,没有让他到达相应“高度”,这没有什么关系。“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见到不善不能马上离开,离开后又不远离开,这就有过了。 king 评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唯仁人放流之”的意思是:只有仁人可以放任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发展。按今天的话讲,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他国人民选择的发展之路。”后面的“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是作进一步说明“天下一统,是建立在各地方行走在按照本地区的实际而制定的道路基础上的。要允许其它地区的人走与我们不同的道路。”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