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墨子》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实必须相符”的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对。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曰:“呜乎!贶寡人者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之与白公同也。”

【原文】

问晏子曰:“为人何如?”晏子不对。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①。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②,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③。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④。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曰:“呜乎!贶寡人者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之与白公同也。”

【注释】

① 僇:通“戮”。

② 此句当作“教行于下必利上”。

③ 本句中“臣”为衍字。

④ 此句疑作“非仁义之类也”。

【翻译】

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样?”晏子不回答。齐景公又问一次,晏子还是不回答。景公说:“对我说孔某人的人很多,都以为是贤人。现在我问你,你不回答,是什么原因呢?”晏子答道:“晏婴不肖,不足以认识贤人。即使这样,晏婴听说所谓贤人,进入人家的国境,一定要努力密切他们君臣之间的感情,平息他们上下之间的怨恨。孔某人到了楚国,已经知道了白公的阴谋,而把石乞献给他,国君几乎身亡,而白公被杀。晏婴听说贤人得到国君的任用,不虚有其名位,得到下民信任,不会带来危险,对君王说的话必然是对人民有利,教导下民必对君上有利。行义可以让民众知道,考虑计策可在君臣之间沟通。现今孔某人精心计划和叛贼同谋,竭尽心智以行不正当的事,鼓励下面的人反抗上面,教导臣子杀国君,不是贤人的行为啊。进入别人的国境,却帮助别人的叛贼,这就不符合义。知道别人不忠诚,却促成他叛乱,这就不是仁义的行为啊。逃避人群而后策划,躲避人群而后才言说,行义不可让民众知晓,谋划不可以在君臣之间沟通,臣晏婴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的不同之处,因此没有回答。”景公说:“啊!向我赐教的人很多啊,然而若不是您,则我终身都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相同。”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鱼尾巴 评论 齐景公问晏子曰:“:道貌岸然。
Copyright © 2017-
作者:【战国】墨翟 编译:王学典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