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1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原文】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1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1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翻译】
 
孟子说:“要有所作为譬如掏井,掏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若半途而废,〕就等于挖了一眼废井。”
 
孟子说:“尧、舜爱好仁德,是出于天然本性;商汤和周武王是身体力行;五霸是借来运用,以此匡正诸侯。但是,久借不还,又怎知他不会最终拥有呢?”
 
【注释】
 
(1)轫:同“仞”(rèn),七尺为一仞。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257809124 评论 孟子曰:“有为者辟: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之句与《论语》子罕篇里“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表达意思接近吗? 5000言130803849 评论 孟子曰:“有为者辟:掏井的掏字应该是不准确的。这里显然是挖井的意思。“犹为弃井也。”本文的意思应该是:仍然没有放弃挖井。 子鱼 评论 孟子曰:“有为者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长期借用仁德,又怎么知道自己本来没有呢? 風華 评论 孟子曰:“有为者辟:关于“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朱子认为这里是说,五霸窃仁义之名,时间久了自己都信了,包含对五霸的贬义。或者是,五霸的作伪使得世人不能辨清真正和假借的区别。考虑到“似是而非”(具体出处忘了)罪过最大,是有道理的。汉儒认为“久假不归,即为真有”。很有其时代的政治色彩。话未免说的太过,但从实用角度来讲有道理,重点不在真不真有,而在“久假不归”。孟子在游说诸国的时候,是相当接地气的,除了原则问题不动摇,有些方面有妥协,比如称呼齐楚的君主为“王”(未经周承认,其实都是假王,按理说属于天大的罪过)。而在评价三王、五霸、今之诸侯和今之大夫的时候,虽然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但也说今之诸侯大夫比之更是大大不如。五霸是有罪的,但也是有功的。(《告子下·7》)参考孔子对管仲的态度(“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和“管仲之器小哉!”等等),可以看出孟子对五霸的态度也很微妙。“久假而不归”和“恶知其非有也”可以细细玩味。 希贤 评论 孟子曰:“有为者辟:这里的解释明显有误,孟子奉行的是尊王贱霸,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行是王道,正所谓“以德行仁者王”,春秋五霸则是霸道,即“以力假仁者霸”。朱子在《集注》中给出的解释是,五霸长时间假借仁义之名而行霸道之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是真的仁义了。这就是说他们演的自己都信了,即便如此也是霸道。王道霸道,其间也微,仁与利而已! 小鱼儿 评论 孟子曰:“有为者辟:长时间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回归真正的仁义之道,他又怎么知道自己并不是真的仁义呢?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