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1。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2而行,求仁莫近焉。”
 
【翻译】
 
孟子说:“能殚精竭虑于如何行善,这就是了解了人的本性。了解了人的本性,就懂得了天命。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或长寿,我都一心一意,只管培养身心,等待天命,就这样来立命安身。”
 
孟子说:“没有什么不取决于命运,但顺理而行,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站在有倾覆之危的高墙下面。致力于行其正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作奸犯科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正命。”
 
孟子说:“〔有些东西〕追求就会得到,放弃就会失掉,这样的追求有益于获得,因为追求与否取决于我自己。追求有一定的方式,是否得到却听从命运,这种追求无益于获得,因为追求与否取决于外在的因素。”
 
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自己是真心诚意的,便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不懈地按照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截的了。”
 
【注释】
 
(1)求在我者也:这一追求取决于我自己。
 
(2)恕:《论语·颜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很好地解释什么叫作“恕”。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932507554 评论 孟子曰:“尽其心者:这一篇的翻译有人代笔吧? 昭宁 评论 孟子曰:“尽其心者:对孔夫子教义的进一步阐述继承发扬 王征 评论 孟子曰:“尽其心者:翻译者虽劳苦功高,但对圣学一窍不通,实在不忍心看你误人子弟..?补充一下吧:1段:指的是是圣人知性,贤人存行修身,第三等人格物以见性。2段:命翻译成命运,这纯粹是在搞笑。这个命指的是天命,即仁义礼智信,指代的是本心本性天理良知,指代的是本性。所谓发诸人,藏诸行。3段,是老生常谈,求之于心之内,求之于心之外的问题,反身自诚的意思。4段,指的是天赋天命于人性,则吾性自足,所有反身自诚,发诸仁,藏诸行。 king 评论 孟子曰:“尽其心者:所谓'强恕",就是硬来、强迫。“强恕而行”,就是强行将自己意愿硬加给他人。(如此求仁,岂不越求越远?) SJ 评论 孟子曰:“尽其心者: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lq 评论 孟子曰:“尽其心者: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扩张和发挥你那个与生俱来人皆有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心和良知,那么你就知道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就是我们拥有善良。知其性,则知天矣:虽然我们人对外部自然世界的经验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对于那个所谓冥冥中的主宰或者说那个高高在上的天是一无所知的,但是我通过自己与生俱来人皆有之的我的良心,通过我自己善良的本性,让我对这个宇宙有了一种形而上学的领会,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知道了我在现实世界中作为人应该承担和履行的人之为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就像是一种天命一样。 信息科技 评论 孟子曰:“尽其心者:看的人多的啊 请你喝假酒 评论 孟子曰:“尽其心者:为什么看孟子的人这么少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为清代知名禁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品花宝鉴》为清末狭邪小说的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