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原文】
 
景春1曰:“公孙衍、张仪2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5;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都心惊胆战;安居度日时,天下便战火全熄。”孟子说:“如果仅仅这样,又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要叮嘱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要叮嘱她,把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里,一定要恭敬他人,一定要警诫自己,不要违背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做妇人的道理。居住在天下这么广阔的空间,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着天下最光明的仁义之路;得志之日,带领百姓一同走这条路;不得志之时,一个人也要走这条路。富贵不能引诱他,贫贱不能改变他,威武不能压服他,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注释】
 
(1)景春:与孟子同时的纵横家。
 
(2)公孙衍、张仪:公孙衍即魏人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魏人,游说六国连横去服从秦国的大政客。
 
(3)熄:烽火熄。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此句当译为:“若仅仅这样,又怎么能算大丈夫呢?”因为,“焉得”经常处于因果、条件复句的后一从句。除此例外,我们在7部先秦古籍中找到的其余32例“焉得”全部处于因果、条件复句的后一从句。如:“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论语·八佾》——因果)“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条件)此例如仔细推求,也是一个紧缩了的条件复句,“是”复指前面的景春所说,故浓缩为一个字。参见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5.19的《考证》(一)。
 
(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便算作成年人,行加冠礼。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5000言242246291 评论 景春曰:“公孙衍、:志专意专养吾浩然 苹果树下的毛毛虫 评论 景春曰:“公孙衍、:在人格上要恪守自己,在任何环境都不能委屈求全,否则德行由所偏颇。 GReY 评论 景春曰:“公孙衍、:理想人格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左传》全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中华古籍中辉炳千秋的重要文献。《左传》起于隐公元年,止于哀公二十七年,有无经之传十一年。它详细地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生平行事,它不仅是一部经书,又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尚书 又叫作《书经》,为五经之一,相传为孔子所删定。《尚书》五十六篇,可以说篇篇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文体有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每一种的含义都不一样。《尚书》的内容,虽然大多是君臣之间的言论、对话以及训诰和誓命等。但其中的内容,饱含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的智慧。不仅为君为臣需要熟读《尚书》,一般人读这部书,也能学到很多修身...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内容以及变迁,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内容繁多,涉及哲学、历史、道德、祭祀、文艺、习俗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警句,精辟而意义深刻,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个重视孝道的国家,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孝经则是讨论孝道的一部书,传为孔子所作。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大学是四书之一,也是儒家经典。

诗经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爱情婚姻类、战争行役类、劳动生产类、政治批判类、歌乐宴享类、祭祀史诗类。诗经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艺、道德、宗教等各个领域,因此又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全书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中华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它的神奇在于以一阴一阳的排列组合包罗时空万象,阐发宇宙真理。作为群经之首,易经在政治、军事、科技、建筑规则等众多领域都对中国人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