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 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 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1),中央之帝为浑沌(2)。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3),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释】
 
(1)南海二句:儵、忽,虚拟人物。儵,通“倏”。“倏”,“忽”二字都含有神速意,喻有为。
(2) 浑沌:虚拟人物。“浑沌”是纯朴自然的意思,喻无为。
(3) 七窍:一口、两耳、两目、两鼻孔。
 
【翻译】
 
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儵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境内相遇,浑沌对他们很好。儵和忽商量回报浑沌对他们的好处,说:“人们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来。”于是每天凿出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元芳,你怎么看?
4楼
3楼
2楼
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