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矾]:皂矾、红矾、黄矾,都是由同一种物质变化而成的。挖取煤炭外层的卵石俗名铜炭,每次将五百斤投入炉内,炉中用煤炭饼也就是不需鼓风的、叫做自来风这种煤饼千余斤包裹住这些矿石。炉外砌筑土墙将炉围起,炉顶部留出茶碗口大的圆孔,使火焰直透其上,圆孔旁用烧矾的废渣厚压一层用旧渣盖顶,不知始于何时。但要筑新炉,非用旧渣盖顶不成。...
矾类借烧石而得。有一种白矾(明矾)到处都有,出产最多的是山西晋州(今临汾市)、南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等处。价值低廉,与寒水石很相似。然而当水煮沸时,将明矾投入沸水中溶化,用以染物则其色固着在表面,不怕水浸。因此制糖果、蜜饯以及染绘画纸、红纸时需要明矾。将干的明矾粉末撒在外伤患处,能治疗流出臭水的湿疹、疱疮,因此也是湿...
沿途官员迎送,贿赂从丰。韦小宝自然来者不拒,迤逦南下,行李日重。跟天地会兄弟们说起,就道我们败坏鞑子的吏治,贿赂收得越多,百姓越是抱怨,各地官员名声不好,将来起兵造反,越易成功,等于是“反清复明”。徐天川等深以为然。 不一日来到扬州。两江总督麻勒吉、江宁巡抚马佑以下,布政使、按察使、学政、淮扬道、粮道、河工道、扬州府知府、...
供世上所用的铜,不管采自山上或出自冶炉,都只有红铜一种。铜与炉甘石或锌掺和熔炼,则转变其颜色成为黄铜。铜再与砒霜等药制炼,则成为白铜。铜与矾石、硝石等药制炼,又成为青铜。铜与广锡共炼则成为响铜,与锌共炼则得铸铜。但最基本的原料只是一种红铜而已。
锡在中国的分布偏于西南各地,东北很少。古书中将锡称为贺,因为临贺县产锡最盛,故而得此名。现在供应全国的锡,单是广西南丹、河池这两个州就占十分之八,衡州、永州次之,云南的大理、楚雄虽然产锡甚多,但路途遥远,难以运输。
麦有数种,小麦叫来,是麦中最主要的品种。大麦叫牟或[禾+广] ,杂麦有叫雀麦的,有叫荞麦的。这些麦都是同一时间播种,花形相似,又都磨成面粉吃用,所以都称为麦。中国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各省居民口粮中,小麦占一半,而黍、稷、稻、粱总共只占一半。西至四川、云南,东至福建、浙江、江苏及中部的楚地(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一部)...
唐朝的英国公徐勣。
盐的出产来源不一,大略可分为海盐、池盐、井盐、土盐、崖盐和砂石盐六种,而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树叶盐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光明盐还没算在内。中国境内海盐产量占十分之八,而井盐、池盐、土盐等占十分之二。这些盐或借人力制取,或由天然产出。总之,那些舟车不通、运不到盐的地方,大自然也会提供盐产的。
《本草纲目》全书共190万字,52卷,分列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作者又为每部分若干类,每一类又分列所属药物。全书共载药物1892种,比《论证类本草》增加374种药,附图1019幅,载方一万多首。全书总目如下: 第一、二卷为序例;第三、四卷为百病主治药类;第五卷为水部二类:天水类、地水类;第六卷...
宝石都产于井下,中国西部新疆地区各地出产最多,中原只出于云南金齿卫(今保山)与丽江两处。宝石不论大小都有石床包在外面,如玉之有璞。金银都是聚集在地下经长期蕴结而成。而宝石则不然,从井底直透天空,取日精月华之气而形成,因此生来就发光。像玉产于湍流水中、珠孕于水底一样,道理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