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

《博物志》是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学笔记小说,全书共十卷,内容涉及山川地理、异国民俗、奇禽怪兽、草木药术、方士神话、典礼器物等等,是继《山海经》之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原书已散佚,今本是由后人辑录而成的。
《徐偃王志》云: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独孤母有犬名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独孤母以为异,覆暖之,遂烰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长而仁智,袭君徐国,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偃王又葬之徐界中,今见有狗垄。偃王既袭其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以己得天瑞,遂因名为号,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皆伏从,伏从者三十六国。周王闻,遣使乘驷,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仁,不忍斗害,其民为楚所败,逃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后遂名其山为徐山。山上立石室,有神灵,民人祈祷。今皆见存。

【原文及注释】

《徐偃王志》云: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独孤母有犬名鹄苍[独孤:老而无子曰独,少而丧父(这里应指丧夫)曰孤。],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独孤母以为异,覆暖之,遂烰成儿[烰(fu,一声):同“孵”。],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长而仁智,袭君徐国,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黄龙: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偃王又葬之徐界中,今见有狗垄[垄:坟墓。]。偃王既袭其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上国:在周朝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以此指代周国都。],乃通沟陈[陈:陈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妫姓,虞舜后裔。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蔡[蔡: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姫姓,周武王封其五弟叔度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之间,得朱弓矢,以己得天瑞,遂因名为号,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皆伏从,伏从者三十六国。周王闻,遣使乘驷,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仁,不忍斗害,其民为楚所败,逃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后遂名其山为徐山[徐山:在今江苏邳县西南。]。山上立石室[石室: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有神灵,民人祈祷。今皆见存。

【翻译】

《徐偃王志》上说:徐国国君的宫女怀孕后产下一枚蛋,认为是不祥之物,把它丢弃在了水边。有个孤老妇人养的一条狗名叫鹄苍,它恰好正在水边捕猎,得到了这枚被抛弃的蛋,衔着它回了家。孤老太婆认为这只蛋有奇异处,就用身体覆盖在上面把它捂暖,于是便孵化出了一个孩子,这孩子出生时是仰卧着的,所以便把“偃”当作他的名字。徐国国君在宫中听说这件事,就重新收养了这孩子。孩子长大后仁慈而又聪明,继承了徐国的王位。后来鸽苍临死前长出了角和九条尾巴,原来它其实是黄龙。徐偃王把它葬在徐国境内,现在还能看到这条狗的坟墓。偃王承袭国君之位后,以仁义著称。他想乘船到周朝国都去,就在陈国与蔡国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在开凿过程中)挖出了红色的弓和箭,认为自己得到了天赐的祥瑞,便根据自己的名字取了个号,自称为徐偃王。江淮一带的诸侯都服从他。服从的诸侯有三十六个国家。周天子听说后,派遣使者乘着四匹马驾的车,一天功夫就到了楚国,命令楚王去讨伐徐偃王。偃王仁厚爱民。不忍心争斗残害,使得他的百姓被楚国打败,逃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们跟从偃王的人有数以万计,后来便把这座山起名为徐山。山上立着石函。其中有偃王的神位,供人民祝祷。现在这些都还保留着。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博物志

《博物志》是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学笔记小说,全书共十卷,内容涉及山川地理、异国民俗、奇禽怪兽、草木药术、方士神话、典礼器物等等,是继《山海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