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言
首页
图书
搜索
公众号:5000言
手机扫码访问本页
公众号:5000言
登录 注册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
序言
全文
作者
简介
创作背景
龁石
当前位置:
主页
聊斋志异
卷二
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新城王钦文太翁家,有圉人王姓,幼入劳山学道。久之,不火食,惟啖松子及白石。遍体生毛。既数年,念母老归里,渐复火食,犹啖石如故。向日视之,即知石之甘苦酸咸,如啖芋然。母死,复入山,今又十七八年矣。
【翻译】
新城王钦文老先生家里,有个姓王的马伕,年幼时就入崂山学道。学道时间长了,不再吃熟食,只吃些松子和白石。浑身长满了毛。这样过了好几年,他惦念老母亲,便回到家里,渐渐又恢复吃熟食了,但还是照旧吃石头。他拿起石头对着太阳看,就能看出这个石头是甜的还是苦的,是酸的还是咸的,吃起来就像吃芋头一样。老母死后,又进了深山,至今已有十七八年了。
【点评】
在《聊斋志异》故事的地域分布中,山东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山东故事中,淄川、济南、新城、崂山等地又占了很大的份额。淄川,是蒲松龄的家乡。济南,是蒲松龄多次赶考的所在地。崂山,是蒲松龄旅游过的地方。而新城,则是蒲松龄东家毕际有的姻家王渔洋所居住的地方。
《龁石》的故事亦见于王渔洋的《池北偶谈·谈异一》。题目叫“啖石”,所叙与《龁石》大同小异:“仙人煮石,世但传其语耳。予家佣人王嘉禄者,少居崂山中,独坐数年,遂绝烟火,惟啖石为饭,渴即饮溪涧中水。遍身毛生寸许。后以母老归家。渐火食,毛遂脱落。然时时以石为饭。每取一石,映日视之,即知其味甘咸辛苦。以巨桶盛水挂齿上,盘旋如风。后母终,不知所往。”有趣的是,蒲松龄和王渔洋都对于王嘉禄之所以能龁石进行了描述。在王渔洋,是“以巨桶盛水挂齿上,盘旋如风”,强调了王嘉禄牙齿咬合的力量,而蒲松龄则不屑于对此说明,干脆讲:“如啖芋然。”——两者的叙述是各有千秋呢,还是有巧拙之别呢?
上一篇:
董生
下一篇:
庙鬼
1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
共
1
条评论
最新
最早
加载中...
1楼
仲玄
不食人间烟火,是彰异术,还是没有吃的?
2023-01-04
江西
点赞
0
回复
冰鉴
《冰鉴》是近代相学集大成之作,采用传统风鉴相人之术提出了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的一些原则,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七个方面观察辨识人才,其中颇有可供今人参考采择之处。和众多相书一样,《冰鉴》也带有一定的忠君孝亲、富贵荣显、男尊女卑等观念印记。书中的一些鉴人之法,以形状定人一生富贵,流静止片面的机械主义,且宣扬命运天授思...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登录5000言
账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
登录5000言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