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
在中国人心目中,虎天生就具有一种王者风范,是十二生肖中最凶猛的动物。尽管虎有时也成为暴政的象征,但从生肖之虎的习性以及民间传说当中,人们也会赞美虎威风凛凛、气定神闲、雄踞山林的威武形象。 有诗句赞美老虎说:“身披虎甲背神弓,霸王金冠谁可摘。”小说中也有这样的描写:“身披虎皮袄,脚踏豹纹靴,端的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虎象征...
老虎以人为食的形象出现在早期的文字记载当中,甚至中国古代的玉器、铜器等文饰艺术当中也经常有这一形象出现。这些奇异神秘的虎食人形象并不是简单地对于“虎以人为食”的描绘,而是另有其意,其中蕴含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 古籍《山海经》中保存了大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面已经有了“虎食人”的记载,如《山海经•南次二经》中说浮玉山有一种兽...
由于虎的形象和习性的特殊性,人们也常常把虎视为自己的先祖,这在传说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当中都有体现。奉虎为祖不仅体现了人们渴望得到虎的保佑的心理,同时也反映了对于虎的畏惧和崇敬。 人类从何而来?生命是否可以永远延续?如果可以,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这些问题,或许从远古以来便一直困扰着人类。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索,古人给出了种...
龙在华夏民族当中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对于“龙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却莫衷一是。龙的实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对于龙的态度和龙的崇拜,同时也对于“龙的观念”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几乎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对于龙的崇拜观念,然而龙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龙的观念”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不仅是有关龙文化...
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小篆,以至于现如今的隶书和楷书,中国的汉字历史从未间断过。文字作为承载历史信息的媒介,对于文化起源的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就有着许多有关于生肖之蛇的文化。 中国文字以象形居多,大多是古代的人们取诸物形体所造,其中隐含着不少有关于肖蛇的信息。 “它”、“虫”、“巳”为“蛇” ...
人类的观念中,蛇充满了神秘诡异的色彩,但同时蛇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既绚烂多姿、美丽冷静,又透露着凶险邪恶。蛇与人之间若即若离的距离感以及蛇本身的特殊属性都使人类对蛇产生了诸多的敬畏和好奇,各种各样的灵异之蛇也应时而生。 蛇无足却能疾行如电;蛇身体虽然细小,却能瞬间致庞然大物于死地;蛇每隔两三个月便要蜕一次皮,如获新生;蛇在...
与人们对于鼠的崇拜和敬畏一样,人们畏蛇的心理也逐渐演变成了对蛇的崇拜。在长期的历史过程当中,人们崇蛇的心理进一步发展,到最后,甚至对于始祖的认识都附上了肖蛇的色彩。 对于人类来说,蛇始终充满了一种神秘诡异的色彩,但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这就更加重了人们对于蛇的畏惧和崇敬心理,从而导致了人蛇合一的人类始祖形象的出现。
在大多数人的思维和语言习惯中往往“龙马”并称,在此背后,不仅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生肖之马的崇尚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生肖之马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生肖之马产生之初,先民们就将其与阴阳五行扯上了关系。按照《春秋纬说题辞》的说法:“地精为马,十二月而生,应阴纪阳,以合功,故人驾马,任重致远以利天下。月度疾,故马善走。”这就是说,马是属...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本站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