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成分,也有在一种的植物里,平匀分布于各器官的,但特殊的成分,在或一器官中,特别蓄积得多者,也颇不少。例如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茎叶里,几乎不含脂肪油,而种子却含有脂肪油即蓖麻子油约50%,又如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药用成分的植物硷质,因为多在乳管内的乳液中,所以以全草而言植物硷质的含量,不过0.1%内外,但采取乳液,使之干燥,则可得盐基物的含量达到10–25%者(是名阿片)。为了入药,将这样的药用植物,采集调制其富于药用成分之器官或分泌物者,谓之生药(vegetable drugs;Pflanzendrogen)。英语的drug,德语的Drogen,现在成了指一切药(生药与合成药)的意思的言语了,然而和dry(英),trocken(德)同其语源,带着“干燥”的意义的。就是,采草根树皮,而干燥之者,是药的起源。讲究鉴识生药,辨别真赝良否之学,曰生药学,(pharmacognosy;Pharmakognosie —希腊语pharmacon药,gnome判断,)是药学(pharmacy;Pharmacie)的一分科。作为应用植物学的一分科,研究药用植物的植物学方面者,属于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 botany;pharmazeutische Botanik),药用成分的研究,则为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Pflanzenchemie)的领域。
一 药用植物的沿革
以植物为药,早始于人智未开的时代,是专由经验,知其药效,因而流传的,至于近世,加以实验和学理,遂有今日的发达。从那应用的形式而言,最初是将生药制为粉末,取以内服,或者至多是用水煎煮,取而饮之罢了。二世纪顷,罗马的医师喀莱努斯(Galenus)始用酒精浸渍生药,以作丁几(tincture;Tinktur),或蒸发其水浸液,作越几斯(extract;Extrakt),要之,是发明了除去生药中的纤维等类无用的部分,浓缩其有效成分,以供药用了。这是药学上非常的进步,而更上一层的进步,则在一八〇四年,成于德国的药剂师舍调纳尔(Sertürner)的。那就是将生药中的有效成分本身,纯粹分离开来,以供药用,他始从阿片抽出其麻醉性有效成分,成为纯粹的结晶,而名之曰吗啡。为此事所刺戟,一八〇九年则从规那皮得规宁,一八二一年从茶叶得咖啡英,就这样地顺次发见了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到了现在,大抵的重要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都已明白了。不消说,生药的药效,是和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成比例的,然而成分的含量,并非常常一定,例如阿片中吗啡含量,据向来的记录是从1%以下起,最高至24%。所知的规那皮中的规宁含量,也从1%以下起,最高至14%。所以使用生药,药效是不定的,但作为精制的成分,以供药用,则有使药效一定的利益,而且便于使用,故在近年,精制药极其全盛。但在别一面,又如后文所述,使用生药那样的粗制药,却也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在最近,又有些从精制药时代复归于生药时代的倾向了。
以上是略述了现代医药的变迁的,但在日本及中国,则别有古昔以来,到了特殊的发达的汉方医法在。这在今日,是非常衰微了,但所用的所谓和汉药,则现在尚以卖药的形式,盛行应用。汉方的起原在中国,允恭天皇之世(西纪四一四年),这才传入日本,那始祖,是君临远古的中国的神农(西纪前约三千年),相传自尝百草,知其药效,教庶民以疗病之道。梁武帝(西纪五〇二至五四九年)之世,陶弘景著《神农本草经》,始详述了汉药。此后有许多本草书出世,但流传至今而最著名者,是西纪一五九六年,即明的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
二 药用植物的种类
将药用植物,依其用途而加以大别,大概可分类为下列的三种:——
A. 医药
B. 汉方药
C. 民间药
A是用于现代的医术的医药,许多是收载在日本药局方里的。其未经收载者,也作为新药,在被应用。
B是用于汉方医术的药,在现下,汉方衰微了,而卖药之内,汉方药还很多,那消费量也很大。在日本,卖药的年产额为二亿圆内外,其中约五成是用汉方药的。近年由药学及医学两方面,汉方药之研究非常盛行,从汉方药中陆续发见有价值的医药,为现代的医术所采用者,也已经不少。所以A与B的区别,渐次有了撤废的可能性了。
C是包含着自古相传,俗间用以为药的植物的,然而凡所谓药,几乎全是靠了俗间的经验,这才知道药效的,所以C和A以及和B之间,也难于加以划然的区别。在这里,所取的意义,是民间所用的药草中,那药效成分等,未经学术底研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