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原文】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翻译】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
 
【解读】
 
从政三原则

在孔子的一生当中,向弟子讲述为政之道的言语很多,它们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即便是在几千年以后的今天,仍可为我们所借鉴。此章所讲述的从政三原则就是其中的代表。
 
所谓“先之”,是从从政的原则上来讲,领导人一定要做到率先垂范。我们都知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有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先”的观念,即从《论语》中来的。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解释“先”字,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在历史上不乏典例。
 
“劳之”,是从政处世的另一重要原则。“劳之”是自己劳还是百姓劳?自古便有不同的解说,我们这里采用的是两者均参与辛勤劳作的意思。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有一篇著名的敬姜《论劳逸》,她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炼,只有接受劳苦的磨炼,才能有善心。一个人如果身处优渥的环境之中,就会变得不思进取,贪图安逸,非常容易堕落。其实不仅仅是个人,民族、国家同样如此,所谓“忧患兴邦”是也。孟子说过,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以此来震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由此观之,古人确有先见之明!
 
孔子向弟子指明了这两点之后,子路要求老师再多告诉他一点。孔子又追加了一个“无倦”。就是要不知疲劳地辛勤工作,一切要更加努力。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更迭,以个人“无倦”的精神来维系一个朝廷的生死存亡的先例,非诸葛孔明莫属。孔明在世,六次北伐,屡屡以弱攻强,在国力、兵力、运力都远远不及对方的情况下,在粮草难以为继的困境中,却能与“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的司马懿等人相抗衡而不落下风。诸葛亮以自己的“无倦”为蜀国赢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先之、劳之、无倦”,简短的六个字,既是古人眼中从政的原则,也是今天领导者的准则。治理一个国家如此,管理一个公司同样如此,作为公司的领导,当大家在做具体的工作时,得想在员工的前面,想别人之所未想,提前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在具体的规划制定之后,要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一起努力,甚至要比员工更加努力,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作为领导者还要不知疲倦地奔波忙碌,既要统筹指挥全局,又要协调帮助个体。当领导难,当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更难,只有在具体的工作当中用实践去践行“先之、劳之、无倦”的六字标准,才能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好领导。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