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原文】
 
9.9 子曰:“凤鸟不至①,河不出图②,吾已矣夫!"
 
【注释】
 
①凤鸟: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鸟出现就预示天下太平。

②河图:传说圣人受命,黄河就出现图画,即八卦图。《尚书顾命》孔安国注:“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翻译】
 
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解读】
 
孔子的浩叹

孔子的一生都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为恢复周礼而奔波,并去各个国家献计献策。然而,他的意见和思想很少被当时的国君采纳。周游列国,可谓处处碰壁。到了垂暮之年,也没能迎来一位欣赏他的明主,孔子不由得发出了“吾已矣夫”的无奈感慨。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是句隐语,意思是圣人不出。据古史记载,伏羲王天下,龙马背负河图洛书出来;舜帝在位时,凤凰来仪;周文王治政,凤鸣岐山。孔子借用这些典故,言下之意是当时缺少舜、文王这样的圣君明主。世上无明主,像孔子这样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也就无人赏识,没有用武之地。
 
观察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凡是国家富强的时代,往往是人才辈出,风云际会。西汉初期,出现了名相萧何、曹参等,名将有韩信、英布、樊哙、周勃等,谋略家有张良、陈平等。唐初也是如此,被后世熟知的如房谋杜断,直言敢谏的魏徵,名将李靖、李勣等。北宋前期,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吕蒙正、韩琦、文彦博、富弼等人在朝,可谓星光灿烂。这些人物各展其才,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篇章。与这些时代相比,很多时代暗淡无光,缺少伟人。这不由得让人发问,为什么人才总是集中在一个时代?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任何时代都不缺少人才,而是缺乏圣君明主。汉初因为有汉高祖、汉文帝这样的圣贤之君,所以萧何、韩信、张良等人才有了施展的机会。同样,正是因为有了唐太宗这样的稀世明君,房玄龄、魏徵、李靖等人才受到重用,进而建立不朽功勋。而寇准、范仲淹之所以能名扬后世,都是宋真宗、宋仁宗奖掖提拔的结果。先有圣君,然后才会有名臣。即便是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无人重用,也就泯灭在历史深处,无人知晓。贤德人才与圣主明君的关系,就像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譬如孔子之才,岂是千里马可以比喻的,但因不遇明君,政治上乏善可陈。这种境遇,即是残酷的,也是无奈的,只能说是命运弄人。
 
孔子的浩叹提醒君主或当权者,应该任人唯贤,放手使用人才,并与这些人才一同创造历史。如若不然,会有很多才华横溢之士抱憾终生。若是济济多士,而不能成就大功,那就浪费了绝佳的时机和一代俊杰。如果自己是人才,生不逢时,那就得另觅他途。实际上,孔子已经为这些人准备了几条出路。身逢乱世,当隐归林下,明哲保身;天下有道,则应当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当然,孔子本人的做法更高明,天下无道,他却能著书立说,教育人才,成为万世师表。古人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给天下英才不同境遇下三大选择。得遇明君,自然选择立功;生不逢时,可以归隐立德,扬名后世;也可以代圣人立言,创立自己的理论学说,传之后世。孔子是儒家之祖,始终秉持积极的人生观,按照这个三不朽建议,伟大的人物在任何境遇下都可以名垂青史。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