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原文】
 
5.1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④。
 
【注释】
 
①公冶长:齐国人(或说鲁国人),姓公冶,名长,孔子的高足。
 
②妻(qì):把女儿嫁给。
 
③缧(léi)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指监狱。

④子:儿女,此处指女儿。
 
【翻译】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不以一时荣辱待人

在本章中,孔子在选择女婿的时候,既不看重对方的钱财,也不看重对方的地位,只注重对方的人品,即便是坐过牢也没关系。这说明了孔子有着很强的是非判断能力,以及敢于正视现实的勇气。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弟子是清白,根本就不怕别人在背后议论些什么。孔子不以一时荣辱评价他人,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孔子的这个智慧,对我们有两个方面的启示。首先是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和对待陷入屈枉之中的人,其次是当我们遭到诬陷应该如何面对。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谈起历史,我们总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但是,这五千年之中,真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间又有多少呢?统计起来,估计会让所有的中国人失望和沮丧。也就是说,我们的历史长期处于动乱和黑暗之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冤案错案自然会史不绝书,大量身陷囹圄之人,并非十恶不赦的坏人,而是被人栽赃陷害或被糊涂官吏打入牢狱。中国民间,一直对司法有不信任的传统,恐怕与此有直接关系。所以,对于锒铛入狱的人,我们不能依据官府判断,认为他们有罪,而应该学习孔子对待公冶长的做法,依据自己对他人的观察和了解来明辨是非,公正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其人。如果人家因为行正获罪,而又罪非其罪,那么,我们就应该像孔子那样,对他人以充分的信任。当然,如果他真的作奸犯科,因危害社会下狱,我们也应当根据他所犯下罪行和性质予以客观对待,而不是徇私袒护。
 
其次,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或者有人对我们诬陷时,应该具有正确的态度。如果真的陷入牢狱或被人冤枉,我们应该冷静处置。若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我们应该申诉辩冤;如果身处乱世或政治黑暗,则应该隐忍自保。要知道,落在恶官酷吏之手,强行辩冤恐怕会死得更快。这不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孔子之所以把女儿嫁给坐牢的公冶长,正是因为公冶长有这样的智慧。
 
当然,人们被陷害坐牢毕竟不是社会常态,最常见的是被人冤枉,掉进流言飞语的舆论旋涡。例如鲁迅先生,最初有人说他“剽窃他人的作品”,接着又说他拿了苏联人的钱。后来他与自家兄弟反目,还被卷进了桃色事件,逼得鲁迅先生只能“横着身子作战”。像这些谣言,有智慧和德行的人多会采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泰然态度,让谣言不攻自破。
 
这里面,不论是待人也好,自己处世也罢,其中的关键在于客观和信任。正确对待陷入不幸中的他人,出自对他人的真实了解和信任;正确对待自己面临的麻烦,出自对自己的信任。如果没有准确的了解和坚定的信任,就不要轻举妄动。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