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 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原文】
 
曾子居武城1,有越寇2。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
 
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3于不可。”沈犹行4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5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思6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翻译】
 
曾子住在武城时,越国军队来侵犯。有人便说:“敌寇要来了,何不离开这里呢?”曾子说:“〔好吧,但是〕不要让别人借住在我这里,破坏那些树木。”敌寇退了,曾子便说:“把我的墙屋修理修理吧,我要回来了。”
 
敌寇退了,曾子也回来了。他旁边的人说:“武城军民对您是这样地忠诚恭敬,敌人来了,便早早地走开,给百姓做了个坏榜样;敌寇退了,马上回来,这恐怕不可以吧?”沈犹行说:“这个不是你们所晓得的。从前先生住在我那里,有个名叫负刍的来捣乱,跟随先生的七十个人也都早早地走开了。”子思住在卫国,齐国军队来侵犯。有人说:“敌人来了,何不走开呢?”子思说:“如果连我都走开了,君主和谁来守城呢?”孟子说:“曾子、子思其实殊途同归。曾子是老师,是前辈;子思是臣子,是小官。曾子、子思如果互换位置,他们也会像对方那样做的。”
 
【注释】
 
(1)武城: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2)有越寇:越灭吴后,与鲁交界。
 
(3)殆:近。
 
(4)沈犹行:曾子弟子。
 
(5)负刍:人名;刍,音chú。东汉赵岐说负刍是人名。朱熹《孟子集注》说:“时有负刍者作乱。”有的注本便理解朱熹主张是背草的人(负刍者)作乱。其实朱熹之说也可理解为名叫“负刍”的人作乱。《论语·先进》:“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当时名叫“负刍”的人很多,曹国、魏国、楚国都有。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6)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中庸》是子思所作。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