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圣人之治 出自:道德经 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 出自:大学 《诗经》上说:城邦一千里方圆的地方,都是百姓所聚集依止的地方!(只要人君贤德,就会有人民来依附他。)《诗经》上又说:缗蛮这样微小的黄鸟,也懂得要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栖息。孔子说:连小鸟都知道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栖息,难道我们人连小鸟还不如吗?《诗经》上说:端庄恭敬的文王啊!他不断地发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 出自:孟子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都心惊胆战;安居度日时,天下便战火全熄。孟子说:如果仅仅这样,又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要叮嘱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要叮嘱她,把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里,一定要恭敬他人,一定要警诫自己,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 出自:孟子 孟子说:制箭师难道比造甲师要残忍吗?制箭师只怕他的箭伤害不了人,而造甲师只怕箭射穿他造的甲而伤人。巫师和棺材匠也是这样。可见一个人选择谋生技术不能不慎重。孔子说:与仁共居最美好。居住不选择与仁共处,怎么能算聪明呢?仁,是天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逸的住宅。没有人来阻拦你,你却不仁,这是不明智
里仁 出自:容斋随笔 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选择住处而没有仁德,怎么能是明智呢?孟子评论函人、矢人、巫医、棺匠等职业,引用孔子这句话来讲道理。解释者大多把里字解释为居字,居住的地方要亲近仁爱之人才好。我曾记得有一种说法:函人、矢人、巫医、木匠都是邻里的仁人,但在这些本性仁爱的人身上,还有不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