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出自:大学 知道要止于至善,然后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然后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目前的处境;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虑事精详;虑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有终结和开始。能够明了万事万物本末始终的道理,皆接近于明了大学之道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出自:礼记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自身的光明之德,在于亲爱民众,在于使人达到至善的境界。知道达到至善的境界而后才能确定志向,确定了志向才能心无杂念,心无杂念才能专心致志,专心致志才能虑事周详,虑事周祥才能达到至善。万物都有其本末,凡事都有其终始。知道了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那就接近于大学的宗旨了。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 出自:礼记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每年会招收学生,隔一年会对学生进行考查。在入学第一年会考查学生断句分章、辨析中心思想等基本阅读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
《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 出自:幼学琼林 《大学》的道理,劈头讲明明新民;小子的本分,初步在应对。人的举止,该当合度;人的语言,也须有章。智要圆,行却要方
摇摇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出自:挺经 仔细思考古人的修身工夫,其成效特别显著的大约有四个方面:慎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肃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悦服;专守诚意,则神灵钦敬。慎独,就是要遏止私欲,不放过任何隐秘微小的动心起念,循理而行,时时如此,内心反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主敬,就是要外表仪容整齐严肃,内心思虑宁静专一,时时端恭庄严,所以身体强健。求仁,就
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 出自:挺经 明道德、新民众、做善事,这些都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如果读了书而不能将书中的道理运用到自己身上去,认为这三件事与我毫不相关,那读书还有什么用呢?即使能写文章作诗赋,也能卖弄自己的学识广博,但这也只能算是认识几个字的牧童而已,怎么能够称得上是深明事理的有用之才呢?朝廷以科举文章来选拔人才,正是认为这些人能够按照圣人的意图立论写文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