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乾隆丁卯科跟我同科中举的郭彤纶,在参加戊辰科考试途中,住在新中驿站的旅舍里。晚上,他一个人在灯下吟诵诗文,听到窗外有人说:先生是读书人,西墙上有一首诗,请您指教。郭彤纶走出房看时,没看见什么人;走到西墙边,拭去墙上的灰尘,仔细寻找,果然有八句诗,是卧病旅店时所作,词语十分凄凉痛苦,但粗俗不堪,甚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然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此语然矣。然而推本吾子之意,则其所以为是语者,尚 出自:传习录 你来信说:先生注释的《大学》旧本提到对心的本体的认识是致知,孟子尽心的宗旨与此是相同的。而朱熹先生也用虚灵知觉当作是心的本体。但是因为认识的天性才会尽心,致知要依靠格物。 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这话是正确的。但是我看你说这话,大概是因为还有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