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内容以及变迁,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内容繁多,涉及哲学、历史、道德、祭祀、文艺、习俗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警句,精辟而意义深刻,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①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màn)②,不能安弦;不学博依③,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④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时:谓按时序安排课程。
 
②操缦(màn):郑注云“杂弄”,盖谓以一些非正统的小调做指法练习。
 
③依:譬喻。
 
④辅:朋友。
 
【翻译】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时也有课余作业。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杂乐,课内就很难将琴弹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设譬取意,课内就很难将诗文学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服饰弁冕知识,课内就很难将礼仪学习好。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因此,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休息在家也要将各种杂艺学好。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团结同学,并深信所学之道。即便离开老师和同学,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刻保持一颗好学之心,才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和成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轶想天开 评论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这段翻译错误比较多。本段首先是中心句,是两个意思:正式教导时要有正规的课程;下课后要继续认真做作业。然后后面分别对这两个意思进行解释(论述)。其中,用安弦、诗、礼来比喻,说学习要按照规矩、要有规范的教程。另一句则是讲课后如何学习,即四步:藏(记忆)、修(练习)、息(和已有的知识整合)、游(运用)。第4句是总结。第5句是引用,再一次总结。
Copyright © 2017-
参考文献:[1]陈才俊.礼记精粹[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2]刘小沙.礼记新编[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3]周何译.礼记[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4]李慧玲.礼记精粹[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5]杨天宇.礼记译注(全两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华上下五千年

从古老文明的第一声号子起,中国历史经历了五千年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