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赤(子华、公西华)

公西赤(公元前509年-?),公西氏,名赤,字子华,通称公西华,少孔子四十二岁,鲁国人。《论语》中提及五次。他相貌堂堂,有谦谦君子之风。曾自述其志趣是愿意好好学习各种事务,在宗庙祭祀或在同别国的盟会中,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司仪的赞礼人。 《论语雍也第六》记载:公西华赤出使齐国,冉有替他母亲向孔...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表示人的一种最高道德品质。 仁的概念并非孔子首创,在他之前即已出现,最早出现仁字的文献是《尚书》。《尚书金滕》载:予仁若考,指的是人的一种美好品德。在孔子大量的关于仁的阐述中,他借用了仁的这一基本含义,进而将其内...

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先生曰:“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

有人问先生:孔子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笨的人,给他讲解高深的道理,尚且不会有所进步,更何况不给他说这些道理呢? 先生说:并非圣人们不愿给他们讲解。圣人只担心不能让人人都成为圣人。只是各人的资质会有所不同,不得不因材施教。天资在中等以下的人,即便是给他讲解...

樊须(子迟、樊迟)

樊须(公元前505年-?),姓樊,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少孔子三十六岁,齐国人。《论语》中提及五次。他有谋略,具有勇武精神。二十多岁就仕于季氏,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求率左师御敌,以他为车右,当时他才二十岁。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议冉求带头出战,冉求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鲁军大获全胜。樊迟是个很好学的人,...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字有多种含义。 第一个含义,即自然界的天。例如,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孔子还说过: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

宽容。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恕是一以贯之的具有纲领性作用的内容。《论语里仁篇第四》云: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云: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孔子所说的恕是讲的人己统一的情操,它要求人们...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语出《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

忠恕违道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说:忠诚、宽恕,违离道不远。学者们怀疑这两种说法不同。程伊川说:《中庸》怕人不明白曾子的话,就指出忠恕接近道。又说:忠恕固然是可以贯穿道的,子思怕人难以理解,所以退一步来说。又说:《中庸》因为曾子的话虽是如此说,又怕人怀疑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语出《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号。这是孔子回答子贡的一句话。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给他以文的谥号?孔子回答: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

好,用作名词,指好人、好事或好处等。例如: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篇第七》)再如,子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篇第二》)用作动词,指变好或使之好。例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又如,子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