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古人对生活习惯,尤其是作息习惯向来有着严格的要求,《弟子规》中也是如此,它警示世人时光易逝难倒回。我们要珍惜年少的时光去努力学习,珍惜每天的时间去发奋读书,不要等到老了再去空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遗憾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遗憾没有在最好的时间里抓紧学习。 ...

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有人问:孔子说逝者如斯,是不是在指自己的心性,活泼泼的? 先生说:是这样的。必须时时刻刻都在用致良知的功夫,才能让心性活泼泼的,才能让它和流水一般。如果有片刻的间断,就和天地不相符了。这是做学问最高的境界,圣人也只能做到这样。

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一是主张学和思结合起来,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辟见解。他提倡好学和学而不厌,向人学,向事学,向书本学。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不...

论语取名

机缘巧合,最近手头在审的书稿就与论语有关。以此为契机,索性写一篇《论语取名》。 写取名文章的发端,纯粹为好玩,我确也有些恋古,写得不亦乐乎。不过自朋友认真相问取名事宜,我顿觉诚惶诚恐。取名之事,旁人代劳总不太好罢,建议倒是可以提些的。 粗略说,取名重在字意、字音、字形。名字寄托美好希...

三十岁读《论语》

不错,我到三十岁以后才始读《论语》,却是连续读了两遍。一本书读两遍甚至更多,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并不稀奇,有很多书我都读了两遍以上,但一本书读到最后一页之后马上又回到第一页重读,《论语》于我来说是绝无仅有。可见我的相见恨晚之情。虽是恨晚,却并不后悔。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在二十岁时读它,我未必能领会它的精妙。子曰三十而立&...

第四十五回 寄闲情支硎山拾翠 添幽恨虎阜浜伤春

话说挹香见园中春光明媚,万卉争妍,忽然想着明日乃是三月十一,支硎 [支硎(xíng)——即支硎山。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 范坟不胜热闹,今日初十,何妨先去一游?便从园中走至拜林处。恰巧叶仲英、姚梦仙、吴紫臣俱在,见挹香大喜,接入书房。坐定,挹香谓拜林道:“今日欲邀兄到支硎一游,未识有兴否?”拜林道:“正合我意。方才梦仙说及,在会...

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栗兮,若在远行,登山

春夏秋冬四季急剧地变换呵,万物纷杂错落而循环动荡。看那花卉随着时令的栽培繁茂呵,便知四季是草木盛衰的依托。感慨冬天草木枯索而春天欣欣向荣呵,嗟叹夏季的繁盛而秋季的凋伤。草木荣枯虽是微末之事呵,却能引起人们心情的愉快和惆怅。宋玉的话说得好:“悲凉呵,秋天的气象!秋风萧瑟呵,草木凋落而衰亡。心里凄凉呵,好像远行在...

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

大道回运,天地转动。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七月流火,秋送金风。凉风吹落黄叶,夜空闪耀萤火。 堂堂男子亦悲秋,万物凋零使人愁。日月如穿梭,冬去春自来。 孔子临川而叹逝,光阴荏苒若水流。衮衮诸公,怎能自弃。 仁德之...

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

太阳永远不停留,气运代谢似水流。 时序变化令人叹,炎夏一去入金秋。 微禽入海能迁化,人生到老便白头。 虽欲升至丹谿国,螭龙难驾不可求。 鲁阳挥戈日再中,愧我无有三舍谋。 夫子临川而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