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就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小心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要知道,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最微细得看不见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要特别谨慎一个人独居的时候。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第32章 知止不殆

道始终都是无名而质朴的状态。虽然小得无法分辨,可是天下却没有谁能使它臣服的。诸侯君王若能遵守道的原则来治理天下,万物将会自然归从于他。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润泽万物的甘露,人们不须指使命令它,它就能自然分布均匀。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各种名称已经制定了,就要有所制约,明白了各自的制...

第44章 知足不辱

名誉和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可亲?生命和财货比起来,哪一个更珍贵?得到名誉和丧失生命,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热衷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招致更惨重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安乐。

张浮休书

张浮休《与石司理书》写道:最近到京城,拜谒前辈贤达,常常听到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的言论,关于道德文史方面较多,唯有欧阳公谈论政事最多。时间久了,不免就请教他:大凡学生拜见先生,莫不想听闻先生讲道德文章,现在先生教人最多的是政事,这是我不明白的。欧阳公说:话不是如此说。你们都是一...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知道研读史书的顺序后,接下来就要讲究读书方法了。读书时,不仅要出声诵读,心里也要反复思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和了解。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不分早晚都要努力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读书时,如果根本不加思考,只是嘴上念念,而且三日打鱼,两日晒网。那不但不可能对书本有精辟的了解,到头来,不过是虚耗光阴罢了...

司马迁著《史记》

司马迁出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很小的时候,司马迁就随着父亲来到长安,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司马迁读书非常认真,每一本书都要看好几遍才放下,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他就刻苦钻研,或者请教长辈,不弄清楚不罢休。 到了二十岁,单一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司马迁的求知欲了,他决定周游全国,收集各地资料,进...

近恕笃行

原文: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近与远相对,指的都是距离。而在《素书》中的近并非是单指距离的远近,其中还具有情感的含义,是亲近、接近的意思 。 恕:宽恕、原谅。例句有: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疾:快;窃:私下)...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过《史记》及《汉书》之后,第三本应该研读的,就是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 而第四本应该研读的,便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在研读这四本书的同时,还要求证于经书,并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佐命元臣

盛世帝王创业,必有同心同德的杰出辅臣,制定长治久安之计,不如此,就不足以为一代名臣。 伊尹、周公之事,见于《诗》《书》,可考也。汉萧何佐高祖,其始入关,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以周知天下阸塞(1),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高祖失职为汉王,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2),何...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