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分重视身上的佩饰,不仅用以美化自身外形,而且借以标志身份等级。佩饰都系在革带上然后连于大带。常见的佩饰有玉、帨巾等。 玉:玉是最重要的佩饰。《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一走动佩玉即发出叮咚的响声,是因为所佩不只一玉。 玉本...
儒生的排佛言论,也许并没有给佛教的发展带来太大的影响,而当时北朝却发生了予佛教以沉重打击的灭佛事件。我国中世纪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其中的前两次都有发生在北朝,当权者实行灭佛政策大多都打着尊儒的旗号。 北朝从魏武帝时就开始尊崇儒家学说,重用儒者,而太武帝继之尤甚。当时北朝的灭佛运动也是有原因的,从根本上来...
谨言慎行语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谨言谨行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又一重要准则。谨言慎行的人第一感觉是稳重可靠,不抢话说,不爱出风头,不喜欢表现自己,不多嘴多舌。这对那些相信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来说都有不可多得...
主张矫揉造作说法的人,就好像把杞柳树当作用它的枝条编结成的杯盘一样,不知道本性天命的道理,必然会残害仁义,使道理颠倒而不顺畅。只是高谈玄虚妙论,自己却没有见识和主意的人,就好像浮萍漂泊在江河湖海中,只是浮泛地论述天命、本性的学问,却不探究事物外在的形状和内在的神色,这种学问实际上是模糊不清、不够通畅的。只有体察精微,不隐蔽自己...
司刺掌管三次讯问、三种宽宥、三项赦免之法,以协助大司寇审理好诉讼案件:三刺中所谓壹刺,就是讯问群臣的意见,所谓再刺,就是讯问群吏的意见,所谓三刺,就是讯问万民的意见。三宥中所谓壹宥,就是宽宥由于认错人而误杀人者,所谓再宥,就是宽宥由于无心的过失而误杀人者,所谓三宥,就是宽宥由于忘记某处有人而误杀人者。三赦中所谓壹赦,就是赦...
役使牛马,酌量它所能负荷的力量;天冷天热和饮水喂料,适应它们的天性: 〔这样合理饲养管理,〕如果还不膘肥壮实、健康繁息,那是从来没有的。 像金日 ...
文的性质、意义真是大啊,它与天地一起形成。为什么这么说呢?天玄地黄,色彩不同;天圆地方,形状各异。日月如双璧,悬附于天空,显示出光明的景象;山川似锦绣,铺陈于大地,展示着地形的条理:这些便是大自然的文采了。仰观日月星辰的光芒,俯视山川原野的风光,高和低的位置确定,天和地已经产生了。唯有人与之并列为三,因为人是钟聚着性情智慧的...
《天工开物》是三百多年前写作的记述中国传统技术的著作,在当时对生产活动有指导及参考价值。时至今日,有些技术已经革新而改变原有面貌,不过读起来仍令人兴趣不减。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了解前辈们如何在工农生产领域内辛勤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情景。但在研读时需掌握正确方法才能收有成效。我们认为下列各点是必须注意的: 第一,必须把握重点。该...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之作,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人闲居独处时应当以严肃的态度来躬行先贤“慎独”的教诲,内心若有动念便要有所预估,进而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注意自己的气质和仪表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遵守人伦道德使自己成为贤者,完备自己的各种品行以合乎道德,内心向善并改正自己的过失使自己成为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