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自知自爱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使人民不得安居,不要压榨人民使人民无以生计。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而保持前者。

第70章 被褐怀玉

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可是天下却没有人懂得我的话,没有人照着去实行。说话是有宗旨的,做事是有根据的。可正是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了解我。懂得我的人很少,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所以有道的人总是外表穿着粗布衣服,而怀里却揣着美玉。

项羽本纪 原文及注释

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

扁鹊仓公列传 原文及注释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

所谓小物则知之,何若?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瓜薑者,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何也?曰:不与其劳,获其实,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况有踰于人之墙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乎!与角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蚤

所谓小事则知道,又怎么讲呢?比如现今这里有一个人,他进入别人的果场菜园,偷窃人家的桃子、李子、瓜菜和生姜,上面抓住了将会惩罚他,大众听到了就指责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不参与种植之劳,却获得了果实,取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缘故。何况还有翻越别人的围墙,去抓取别人子女的呢!与角穿人家的府库,偷窃人家的金玉布帛的呢!与翻...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

人身上的九窍和十二舍是神气进出的门户,心则统领一切。能够天生悟道的人,称为真人。真人和天融为一体。明白道的人,通过内心的修养做到,称为圣人。圣人可以使用类推的方法明白道,人与其他生命是一体的,都是万物自然变化的结果。人可以通过感官认知万物,遇到疑惑难解的问题,明白道术就能通达事理,如果不通是因为没有明白...

卷七 如是我闻一

以前我撰写过一本《滦阳消夏录》,还没定稿就被书坊偷印了,其实这不是我的初衷。但那些博学端雅之士,有的并不认为这部书稿有什么错漏,并且还有人告诉我新的故事,于是我将自己的旧闻也增加进去,又写了四卷。记得欧阳修说过:物尝聚于所好。难道不是这样的么!由此可知一个人一旦有了偏爱,就会沉浸其中自已停不下来...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天下的事,无非是情和理两个方面而已,然而情和理有时候也会互相冲突。我们乡里有个婆婆总是虐待童养媳,惨酷无人道,童养媳偷偷跑回了娘家。母亲可怜女儿,把她藏到了别的地方,谎称没见到,于是婆家告了官。朱老翁跟童养媳的娘家是邻居,婆婆认定他见到童养媳往来,让他出庭作证。朱老翁暗想,说童养媳回来了,等于把人往死里...

卷十 如是我闻四

长山人聂松岩说:安邱的张卯君先生家,有座书楼被狐精占据了。这个狐精经常和人对话。一家的婆子丫头书童佣人,凡是有什么欺瞒别人的事情,一定会被狐精当众揭发。张家的人对它畏若神明,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什么过失。这也称得上是会说话的戒律、无形的监察官了。但有的人狡猾,有时奉承它,狐精就会为他隐瞒过失而不肯直说了。这...

陈丞相世家 原文及注释

平使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