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内容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现存只有内二十一篇。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在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做到了融会贯通,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该书对天文、地理、节令等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探讨,...

第01章 天地之始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

第02章 功成弗居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

第04章 和光同尘

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不显露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发展稳定,要警戒迷恋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

第42章 或损或益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又赋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万物都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生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毂,但是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所以世上的事物,如果减损它有时反而会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

孙子说:在各种不同地形上布置军队和观察敌情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山地时,要选择有水草的山谷穿行,要在居高向阳的地方驻扎,不要仰攻居高临下的敌人,这就是在山地部署军队的原则。横渡江河后要在离江河稍远处驻扎;敌人涉水而来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等他们渡过一半左右时再进攻,这样才比较有利;如果要同敌...

神农尝百草

在关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中,神农氏是另外一位对中华民族贡献颇多的传奇人物。司马贞的《三皇本纪》中记载道: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感神龙而生炎帝,长于姜水,火德王。据此推测,神农氏是生活在姜水流域一个姜姓部落的首领,姜字的原意是牧羊人,可见这个姜氏本是一个游牧或者半游牧的民族;女字底...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进攻。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

世道逐渐衰微,真理不绝如缕,荒谬的学说、残暴的行为又兴起来了:有臣子杀了君主的,有儿子杀了父亲的。孔子害怕王道湮灭,于是创作《春秋》一书。创作《春秋》这样的史书,〔褒扬善的,指斥恶的,〕本是天子的职责〔,孔子不得已而做了〕。所以孔子说:了解我的,恐怕只是通过《春秋》吧!怪罪我的,恐怕也只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