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可以使民众由着我们的道路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