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弟子规》主张在生活上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能浪费,更忌奢侈,不要过度追求口腹之欲,而要注重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的小孩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这是需要改正的。吃饭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满足身体补充能量的需要,所以要荤素结合,要营养搭配。如果一味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吃饭,那带来...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古人对生活习惯,尤其是作息习惯向来有着严格的要求,《弟子规》中也是如此,它警示世人时光易逝难倒回。我们要珍惜年少的时光去努力学习,珍惜每天的时间去发奋读书,不要等到老了再去空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遗憾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遗憾没有在最好的时间里抓紧学习。 ...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要求子女不能在父母死后便停止尽孝,而是应该始终保持对父母亲的无限哀思。给父母办葬礼要诚心,对待逝世的父母要仿佛他们还在世一样,同样孝敬恭顺。 按照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每年的七月半是绝大多数地区举行祭祀先人活动的时期,这其实是源于古代的中元节,在国人心中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弟子规》注重孝悌之义,但却并不只是泛泛而谈地喊口号,而是切实地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有益且十分重要的。因为作为训蒙文,如果只是假大空地讲道理,而不提出具体的实践要求,那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毫无指导意义。 因此,《弟子规》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以及行为举止应有的规范...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弟子规》要求,为人子女者不能因为父母态度的好坏而改变自己尽孝的初衷。 父母疼爱儿女,儿女当然要尽孝;父母不疼爱儿女,儿女同样也要尽孝。儿女尽孝不能因为父母的态度而有所不同。作为子女,我们要承担起自己奉养父母的责任和赡养父母的义务。 当然,父母如果疼爱我们,...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弟子规》要求我们作为儿女应该多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多为父母考虑。父母喜爱的东西,一定要尽力去帮父母置办好。因为绝大多数父母给自己的孩子买东西特别舍得花钱,但是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却舍不得。所以作为子女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父母的愿望。 此外,父母厌恶的东西,包括父母对我们身上一些...

有余力,则学文。

有余力,则学文体现了《弟子规》对学习的重视。它强调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与精力就应该用来学习,这既对学习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又对学习的方法提出了指导。 诸葛亮曾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能够增长见闻、增进才干,学习可以启迪心智、教化人心,学习的功用性注定了它...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弟子规》告诫我们行走坐立要讲究规矩,不能轻忽随意。进出时,脚不能踩踏门槛;走路时,人不能左摇右晃;坐下时,腿不能大张叉开;坐着时,人不能跷腿抖腿。 这些礼仪讲究其实在现在依旧沿用着,虽然有一些难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不能否认的是大部分礼仪要求都能让我们的举止更为端庄,仪态更为优雅...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弟子规》要求我们不管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独处,都应该谨言慎行,恪守礼节,它指出这才是君子应有的气度。 事实上,这一点对当代社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今很多人在人前会礼貌周到、体贴勤快,但在人后却懒于管理自己,这显然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主张。儒家学派认为,无论当不当着他人的面,我们都应该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弟子规》对于礼仪各方面的要求阐述得很细致。它提醒我们在掀动门帘时要尽量不出声音,在转弯侧身时要尽量不磕碰。掀动门帘时弄出声响可能会打扰到门帘内的人,转弯侧身时磕碰到门框显得浮躁而不稳重。这些都是不合乎礼的。 这一准则应用在现代社会,即是要求我们脚上手上的动作不要过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