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段: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四书之一的《中庸》,出自子思的手笔。中的意思是不偏不倚,庸的意思是平和不变。 四书还包含有《大学》,作者是曾子。曾子主张修身、治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定天下。 《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四书熟读通晓之后,才开始研读像六经这种典籍。 《诗经》、《尚书》、《周易》,《...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弟子规》还规定了我们侍立在长辈身边时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总体而言,就是要时刻以长辈为尊,随时听候长辈吩咐,尽力满足长辈的要求。 当然,现代社会在长辈面前的坐立规矩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但敬重长辈的精神内核在礼仪规范上还是有所体现的。比如吃饭应该让长辈坐尊位,长辈开始动筷吃饭,小辈们...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我们做学问、读书要专一,不能这一本书刚开始没读多久,就开始觉得另一本书好,然后就开始读那一本,如果我们总是这样一知半解地读书,那么最后很难积累知识。读书重要的在于掌握纲领、真正落实,最忌贪多、贪快。 如果太躁进,心很浮动,就不能完全沉浸在书中,就不能好好地做学问。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在古代,丧葬礼节被认为是很重大的习俗。所谓生前显贵,身后显荣,就是说看一个人一生成不成功就看他的葬礼办得风不风光,如果风光那就说明子女孝顺,人生完美落幕。反之,则不然。所以,丧葬之礼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弟子规》对儿女在治丧守孝上应该如何孝敬父母提出具体的要求。 &nbs...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孝武帝准备研读《孝经》了,谢安、谢石兄弟和众人先在家里研讨、学习。车胤有一些疑难问题想要请教二谢兄弟,对袁宏说:“不问吧,怕漏掉他们的智慧言论;问得多了,又怕太劳累他们。”袁宏说:“一定不会有这种问题的。”车胤说:“你怎么知道?”袁宏说:“什么时候见过明镜因为照人过多而疲惫,清澈的流水害怕和暖微风?”

泛爱众,而亲仁。

如果说首孝悌,次谨信是《弟子规》的主要内容的话,那泛爱众,而亲仁应该算是《弟子规》的行动纲领了。《弟子规》追求孝悌谨信,要求弟子以宽广博大的仁爱之心关怀众人,以见贤思齐的自省精神亲近仁人。 《弟子规》推崇的仁,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读到《弟子规》这一条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家里的书以前都是随手乱放的。大多数人都会犯毛病,我们一定要改正这个毛病,这里告诉我们,列典籍,有定处,书籍本来就该有它们自己的位置,我们的家里要有固定的放置书籍的地方,把它们排列整齐。这样我们以后想要看书的时候,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想找的书。我们还...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话说宝玉从潇湘馆出来,连忙问秋纹道:老爷叫我作什么?秋纹笑道:没有叫。袭人姐姐叫我请二爷,我怕你不来,才哄你的。宝玉听了,才把心放下,因说:你们请我也罢了,何苦来唬我!说着,回到怡红院内。袭人便问道:你这好半天到那里去了?宝玉道:在林姑娘那边,说起薛姨妈、宝姐姐的事来,便坐住了。袭人...

仲尼弟子列传 白话文翻译

孔子说跟着我学习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才能出众的人。其中在道德行为方面出众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行政事务的有:冉有、季路。在言辞口才方面突出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文献典籍的有:子游、子夏。而颛孙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粗鲁,颜回经常贫穷,端木赐不接受天命而去经商,但是他预测的行情...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董文恪公任工部侍郎时,说以前住在富阳县乡下,有个乡村老翁在邻居家坐着,听见他的读书声,说:这是个贵人。要求见见面。乡村老翁再三仔细地端详他,又问了生辰八字,沉思了好半天,说:看你的命和相,都是一品。应当在某某年可以任知县,某某年代理大县县令,某某年正式任命,某某年升通判,某某年升知府,某某年由知...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晋书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