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城后,引来民怨沸腾,当时正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无一不是满心悲愤。在这些举人之中,有两个人的名字将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烙下深刻的烙印,这两个人就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1895年4月,康有为连夜起草了长达万言的《上今上皇帝书》,并由梁启超负责修改。万言书写成之后,康、梁二人联合...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存在人间。贤能的人掌握了其中重要部分,不贤能的人只记住了细枝末节。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从哪儿不能学呢?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够守住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那么民众就不敬畏。靠聪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但不能按照礼来动员,也是不完善的。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去实行,便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告诉世人,应该如何说话,说话的关键在于讲信用,对自己说出来的话负责任。努力去实践、去履行自己的诺言,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力去做到。如果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就不要随意夸下海口,更不能使用花言巧语来欺骗对方。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说话不...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政令由大夫下达,延续五代后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第28章 常德乃足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就不会流失,而回复到婴孩般的纯真柔和的境地。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暗昧,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甘愿做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能充足,而回复...

第38章 处实去华

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的。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所以实际上没有达到德。上德的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施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扬着胳膊,强迫别人跟随他去行动。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可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