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