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经] 二十二年春,僖公攻打邾国,占领须句。 夏,宋襄公、卫文公、许僖公、滕子攻打郑国。 秋八月丁未,与邾国人在升陉交战。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兵大败。 [传]
楚国攻打宋国来救郑国。宋襄公将要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抛弃我商国已经很久了,主公想要复兴,这是得不到宽恕的。宋襄公不听。 宋军与楚军战于泓水。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厚重,敦厚持重,浑厚庄重。厚重的反面,就是浅薄。 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如果不厚重,就没有威信。 厚重是一种修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平易亲切,同样厚重...
话说楚成王假饰乘车赴会,跟随人众,俱是壮丁,内穿暗甲,身带暗器,都是成得臣、鬭勃选练来的,好不勇猛;又遣蔿吕臣、鬭般二将统领大军,随后而进,准备大大厮杀。宋襄公全然不知,堕其圈套,正是没心人遇有心人,要脱身时难脱身了。楚王拿住了襄公,众甲士将公馆中所备献享犒劳之仪,及仓中积粟,掳掠一空,随行车乘,皆为楚有。陈、蔡、郑、许...
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不重则不威中的重是庄重的意思;威则是威严、威仪的意思。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就是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仪。 君子要具备三重:重言,重行,重貌。言重则有法...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
西晋建国第十四年,我三十二岁,头上开始出现白发。以太尉属官的身份兼任虎贲中郎将,在散骑常侍的官署里值班。官署的楼阁连绵相接,高入云霄,连阳光都很少照得进去。在此交游相处的都是一些衣冠华贵的达官显宦。我本是个乡野之人,平常居住的不过是林下茅屋,交谈的不过是田家农夫这类人。由于缺乏人选,暂时在此任职充数。置身于朝...
在众多历史演义小说中,《东周列国志》是继《三国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由清人蔡元放在冯梦龙的《新列国志》基础上略加删改而成。该书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