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寄开明书店中学生杂志社 编辑先生: 这一封信,不知道能否给附载在《中学生》上? 事情是这样的── 《中学生》新年号内,郑振铎先生的大作《宋人话本》中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
《儒林外史》是中国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语言艺术与性格刻画,的确是今人创作极可借鉴的。而《儒林外史》的口语化特色,使作品呈现通俗特色,是值得注意的。同时,书中所保留的一些封建残余思想,在阅读时也应加以分辨。
吴敬梓,清代安徽全椒人。出身于贵族士大夫家庭,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家产丧失殆尽,以后靠卖文维持清贫生活。他是一个学问深厚的文人,所结交的也多是些学问精深而不热衷功名的士人。贫穷的家庭生活并没有让他消沉,反而让他更多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为创作提供丰富资料。科举制度是中国沿袭上千年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清代袭用明朝科举,采用八股取士的方式。科...
《儒林外史》通行的是56回本,最末一回似他人所作,所以今本的删去最后一回,为55回。书中刻画了各类文人,对利欲熏心的丑恶者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充分暴露封建制度的黑暗。在理想的真儒、名士面纱褪尽之后,吴敬梓对中下层平民,那些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的人流露出了无比羡慕的心情。故事首先从范进中举写起。范进是个穷秀才,家徒四壁。而中举人之后,房子、银...
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故伎家故事,文人间亦著之篇章,今尚存者有崔令钦《教坊记》及孙棨《北里志》。自明及清,作者尤夥。明梅鼎祚之《青泥莲花记》,清余怀之《板桥杂记》尤有名。是后则扬州、吴门、珠江、上海诸艳迹,皆有录载;且伎人小传,亦渐侵入志异书类中,然大率杂事琐闻,并无条贯,不过偶弄笔墨,聊遣绮怀而已。...
1.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2.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情。 3.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 4.就是孔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 5.我们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功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子说话,也不过是这个理。 6.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自由。 7.八股文章欠究,任你做出甚么来...
1.摆一摆,乾坤动憾。 2.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孩儿来,满地红光,面如傅粉。 3.清水池边明月,绿杨堤畔桃花。 4.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 5.两极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 6.转身似猛虎摆头,起落像蛟龙出海。 7.空中展动一团锦,左右纷纭万簇花。 8.一怒飞腾起在空,黄金棍摆气如虹。
我向《自由谈》投稿的由来,《前记》里已经说过了。到这里,本文已完,而电灯尚明,蚊子暂静,便用剪刀和笔,再来保存些因为《自由谈》和我而起的琐闻,算是一点余兴。 只要一看就知道,在我的发表短评时中,攻击得最烈的是《大晚报》。这也并非和我前生有仇,是因为我引用了它的文字。但我也并非和它前生有仇,是因为我所看...
《孽海花》的结构颇具独创性。作者曾对此作过极为形象而确切的比喻。譬如穿珠,《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着一根线,穿一颗算一颗,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练;我是蟠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西交错,不离中心,是一朵珠花。譬如植物学里说的花序,《儒林外史》等是上升花序或下降花序,从头开去,谢了一朵再开一朵,开到末一朵为止。我是伞形花序,从...
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守财奴形象,丝毫不逊色于外国文学中的葛朗台、波留希金。垂死者最后的愿望应当是他久未完成的夙愿,而严监生,他的遗愿竟然只是两根灯草。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遗愿,体现的是什么呢?在第五回里,严监生大大地批评他哥哥家的奢侈,夸赞自己夫妻四口在家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就在熟切店里买四个钱哄他。这...